【書頁微光】《大腦說明書》大腦如何主宰了 我們的生活?

文/黃美湄 |2024.09.01
709觀看次
字級
在日常的親子互動中,多跟孩子對話、遊戲和閱讀,就是最好的學習刺激,有益大腦發展。圖/信誼基金出版提供
《大腦說明書:誰在操控生活大小事?》 圖/信誼基金出版提供
本書作者洪蘭教授 圖/信誼基金出版提供

文/黃美湄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指揮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分泌激素,管理各器官各司其職,負責思考、學習、記憶、情感等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其讓孩子參加記憶補習班,不如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大腦機制和功能。



你知道情緒影響我們的記憶嗎?你知道作夢是在演練白天的學習嗎?為什麼一心二用容易出錯?男女的差異或偏好是天生的嗎?怎麼樣學習才會最有效呢?……

洪蘭教授的最新作品《大腦說明書:誰在操控生活大小事?》,以許多實驗和有趣的生活例子,將大腦的科普知識娓娓道來,讓讀者發現:原來生活中的睡眠、學習、情緒、記憶、語言、閱讀,或是男女差異、處事的決策等等,都跟大腦息息相關。

在作者序中,洪蘭教授表示,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透過對自身行為經驗的了解,去閱讀更多其他跟大腦有關的書籍,打破一般人對大腦的迷思。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只要父母和老師知道孩子大腦發育的過程,知道如何才能有效的學習,就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洪蘭教授殷切地呼籲父母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為,並強調身教的重要性。她指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3歲以下的幼兒犯錯,不要打或責罵,要重做一次正確的行為給孩子看;3歲以上就可以用語言溝通。她也語重心長地提醒父母:孩子不會按照父母希望的那個樣子長大,而是會按照父母本身的那個樣子長大。要改變一個行為,不是禁止,而是用你要的行為去取代你不要的行為。

她建議父母,改進孩子缺點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優點,了解孩子的長處,接受他的短處」。犯錯不要忙著處罰,因為恐懼會抑制學習,恐懼會使大腦的海馬迴突觸凍結,形成僵硬迴路,使海馬迴神經的可塑性被恐懼制約所固化。洪蘭教授強調:人只有在安全時,才學得進去;人只有在安全時,才會產生創意。

沒睡好易情緒暴躁

書中也用了許多篇幅探討睡眠問題,因為睡眠對兒童的生長、個體的學習和記憶、健康和情緒都大有關係,非常重要。洪教授用實驗說明睡眠與情緒有直接的關係:有一個實驗是兩組受試者,一組有睡,一組沒睡,第二天在核磁共振儀中,給他們看100張圖片,從中性(如桌子)到強烈情緒(如火燒房子、毒蛇咬人),結果發現,沒睡組,杏仁核的活化比有睡組強了60%,有睡組的前額葉皮質能夠平衡地去調控杏仁核,因為前額葉皮質為煞車,杏仁核為油門;沒睡組油門爆走,沒有煞車,調控失常,情緒就暴躁了。這在精神病房中最顯著,精神病房的人如果一夜沒睡,第二天早上就容易情緒暴躁,大鬧病房。青少年因為前額葉皮質未發展成熟,睡不足時,也容易為一點小事而走極端。

參加補習不如睡好

人為什麼需要睡覺?因為記憶是很抽象的東西,因此有學者把記憶比喻為倉庫,也有學者把記憶比喻為一列火車,要把月台上的貨物運到長期記憶的倉庫去。車廂門打開後,月台工人就急忙把月台上的東西往車廂裡面推,火車停的時間短,時間一到,車門就關閉開走,能進去的貨物就進到長期記憶去,沒能進去的東西就必須被丟棄了,因為第二天還有新的貨物進來。

記憶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固化歷程才能被穩定的保存起來:新訊息很脆弱,如果沒有經過固化,它很快就消失了。睡眠可以保護訊息不流失,因為在慢波睡眠階段,這些訊息可以被固化。實驗發現,有睡組和沒睡組記憶效果差了20%到40%,甚至連午睡20分鐘都有幫助。

我們對睡眠的需要會決定於白天所發生的刺激和學習量,不過,我們白天有16個小時,晚上睡覺只有8個小時,那麼這睡眠的8小時怎麼來得及把白天所有的事情重新整理過來?原來睡眠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像以前的錄影帶可以fast forward,快速的把事件往前轉,這時神經發射率比平常快20倍,就能在睡覺時,快速的把白天的事情整理過。所以晚上一定要睡得夠,學了半天睡不夠沒有把它存起來,白天學的東西就白費了。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指揮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分泌激素,管理各器官各司其職,負責思考、學習、記憶、情感等複雜的心理活動。父母與其花辛苦加班賺來的血汗錢去替孩子潛能開發、右腦開發或參加記憶補習班,不如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大腦機制和功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