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鳥類DNA發現「基因組化石」 大滅絕事件 觸發鳥類進化 編譯/韋士塔 |2024.08.31 語音朗讀 3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些科學家認為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大量生物滅絕。圖/美聯社、法新社、網路科學家分析鳥類的DNA。圖/美聯社、法新社、網路研究人員認為,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大滅絕,與寬嘴托迪鳥的演化有密切關聯。圖/美聯社、法新社、網路 編譯/韋士塔科學研究顯示,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尤加丹半島,引發大量灰塵遮蔽,陸地植物620天無法光合作用,4年後才有陽光透入;這起事件導致地球近7成5物種消滅,恐龍時代也因此終結。科學家指出,這場浩劫並不只導致恐龍消失、鳥類登場,而是涉及基因重組、鳥類基因進化的故事。從化石紀錄可知,現存鳥類的早期祖先,在小行星引發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後就啟動了進化之旅。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項研究發現,白堊紀末大規模滅絕事件,觸發鳥類基因組發生重大變化。密西根大學的生命科學研究員柏夫(Jake Berv)表示,為了適應大滅絕後的環境,鳥類的基因快速進化,成為當前地球上最多樣化的動物之一。柏夫的研究團隊調查所有主要鳥類群體的進化軌跡,並在鳥類DNA中發現了「基因組化石」(genomic fossils);這些化石代表鳥類進化成1萬多個物種的關鍵步驟。研究人員已把報告發表於《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柏夫表示:「我們研究鳥類的DNA,嘗試檢測在地球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大滅絕後,發生變化的基因序列模式。大滅絕的影響,似乎已烙印在倖存者的基因組,即使經過數千萬年仍可檢測出來。」柏夫指出,大滅絕摧毀當時地球上大量生命,但同時創造了生物界重新啟動的機會;早期的鳥類在這段時間迅速演化,一步步演化成目前的型態。研究發現,為了適應環境,鳥類的體型快速縮小,羽毛也變得更輕盈,以便靈活飛翔,躲避掠食者並提高覓食成功率。此外,鳥類照顧幼鳥的方式也出現變化,雛鳥的存活較不容易,需要上一代提供更多照顧。研究人員解釋,在大滅絕後約300萬到500萬年內,倖存的鳥類發展出較小的體型,發育則變得更晚熟,也就是孵化時仍處於胚胎階段,需要父母餵養,並且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長出羽毛。柏夫指出,生物體的基因組由4個核苷酸分子組成,分別以字母A、T、G及C表示。DNA密碼有時會以某種方式進化,從而改變整個基因組中DNA核苷酸的整體組成。觀察這些成分的變化,有助確定發生哪種遺傳變異,了解生物體的進化潛力或能力。柏夫表示,成年體型及孵化前的發育模式,是鳥類生物學的2大重要特徵;研究人員最大的難題,是釐清鳥類群體之間的關係,以確定現存鳥類生命樹的結構。2019年起,柏夫和密西根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史密斯(Stephen Smith)合作,開發新的軟體工具,密切地追蹤生命樹不同分支的DNA組成。協助這項研究的劍橋大學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菲爾德(Daniel Field)表示:「我們知道大滅絕事件對生物多樣性、生態和生物形態影響深遠,我們的研究則證明,這些滅絕事件確實改變了基因組的進化。」 前一篇文章 維持島上生態平衡、促進生物多樣性 復育巨龜 助島嶼生態重生 下一篇文章 暴龍飛上天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川普壓低美藥價 新藥輸台恐延後桃園繡球花 花湯滿溢星際戰艦登場 竹北公園亮點嘉縣藝術中心 滿池荷花綻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雙獅高樁表演 驚豔金門 作者其他文章簡單手術 再配戴相關眼鏡 就能刺激視覺 黃斑部病變 黃金奈米粒子幫你找回光明成本降低 耐刮擦 附著力高 18小時滅菌 新型抗菌塗料 防院內感染利器海外46萬噸垃圾流入 零廢棄物計畫失利 土耳其淪垃圾國屋頂設排水溝 多重過濾 逾300社區採用 公寓新雨水收集系統 轉化潔淨飲水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