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僅需數小時 不留有害微粒 新型塑膠可溶於鹽水 海塑汙染有解

編譯/韋士塔 |2025.08.16
85觀看次
字級
研究人員觀看新型塑膠溶於鹽水的過程。圖/法新社
掩埋場的塑膠廢棄物嚴重危害環境。圖/法新社
日本科學家研發可溶解於鹽水的塑膠。圖/法新社
塑膠垃圾正大量流入海洋。圖/美聯社
塑膠垃圾已成生態危機。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對抗海洋塑膠汙染的行動,出現新希望;日本RIKEN新世代物質研究中心(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以及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型塑膠材料,只需幾小時,就能在鹽水或溼土中完全溶解,不留下有害塑膠微粒。

塑膠汙染已成為全球棘手問題,為了減少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世界各國正大力推動塑膠減量、加強回收、研發可生物降解替代品等政策;但時至今日,儘管已出現可生物降解的塑膠材料,但其降解速度仍不符需求,所需條件也充滿多種限制,無法成為解決塑膠汙染危機的利器。

東京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塑膠汙染已成為嚴重的健康威脅,研究人員甚至已在南極等極端環境中發現塑膠微粒,也在人體器官,甚至大腦與血液中發現微塑膠。

塑膠是單體小分子經共價鍵連接而成的長鏈聚合物,並形成不同類型塑膠,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酯等,但這些鍵需巨大能量才能破裂,一旦分解不易,就會傷害地球環境與生物棲息地。

聯合國警告,若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並立即採取行動,2040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廢棄物,可能會增加為目前的3倍,每年恐有多達370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生態系統。

為了對抗塑膠汙染危機,科學家與創新者正積極開發更容易降解的替代材料。根據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報告,他們開發的新材料,降解速度是同類型產品中最快。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常見食物添加劑「六偏磷酸鈉」(sodium hexametaphosphate)與胍基單體能形成「鹽橋」(salt bridge),將化合物以強交聯鍵結合,藉此製造出具良好機械強度的新超分子材料。

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室演示,這種新型塑膠材料,在鹽水中攪拌1小時後,便已分解。科學家表示,此材料保持了傳統塑膠材料的強度,但能在鹽的作用下分解成原始成分,進而被自然存在的細菌消化。新型塑膠也能在含鹽土壤中分解。研究人員表示,5公分大小的塊狀材料在潮溼土壤中,約200小時後即可完全降解。

研究人員並指出,這種新材料沒有毒性、不可燃,且在降解過程中不會釋放二氧化碳;雖然這種可溶解塑料尚未商業化量產,但研究人員正積極克服挑戰,例如將成本壓低至足以與擊敗傳統塑膠材料競爭,及增加生產基礎設施,以擴大產量。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相田卓藏(Takuzo Aida)表示,目前已接獲包裝產業的探詢,業者對這種永續材料展現濃厚興趣。

相田卓藏並指出,若能從海水設施回收這種新塑膠,還可再次生產新一批超分子塑膠材料,高度循環利用,大幅減少可能傷害水生生物並進入食物鏈的微塑微粒。他說:「孩子們無法選擇他們將生活的星球。作為科學家,我們有責任確保為他們留下最好的環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