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也是禪,如《阿彌陀經》說「一心念佛」。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那不就是禪了嗎?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雪峰、巖頭、欽山等禪師三人結伴四處參訪、弘法。有一天行腳經過一條河流的路邊,正計畫要到何處托鉢乞食時,看到河中從上游漂流一片很新鮮的菜葉。
欽山說:「你們看,河流中有菜葉漂流,可見上游有人居住,我們再向上游走,就會有人家了。」
巖頭說:「這麼完好的一片菜葉,竟如此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乞化吧!」當他們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談論時,看到一個人匆匆從上游那邊跑來,問道:「師父!您們有沒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葉流過?因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一片菜葉被水沖走了。我現在正在追尋那片流失的菜葉,不然實在太可惜了。」雪峰等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就到他家去弘法掛單吧!」
禪是遍一切處,參禪的方法很多,現在只舉四十法,供大家作為日常修學禪法之參考:
1.飲食禪:過去禪師每有學僧問道,總說:「吃飯去!」吃過飯就說:「洗鉢去。」禪不在別處,只在行住坐臥,喝茶吃飯之中,因為離開了生活,就把禪定架空了。
2.隨他禪:有一位年輕女子到寺院參禪,忽然家中傳來訊息,說他考取國外留學,入學通知單已經寄來了,女子看也不看,說:「不管他!隨他去!」過不了幾天,又有消息傳來:「家中失火了!」他說:「不管他!隨他去!」一切都隨他去,火燒眉毛也不管他;不管他、隨他去,禪就在當下。
3.放下禪:有一個五通外道想跟佛陀請法,他手上拿著兩個花瓶去見佛陀。佛陀一見就對他說:「放下!」他隨即放下右手的花瓶。佛陀再說:「放下!」他趕快把左手的花瓶也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外道說:「我手上的兩個花瓶都放下了,還要放下什麼呢?」佛陀說:「我叫你放下的是心中的成見。」放下,就是禪。
4.觀佛禪:坐禪時,觀想佛像的姿態之美,例如佛的慈悲、微笑、說法的樣子,把佛像觀得歷歷在目,甚至觀想佛像的眼睛是睜開的,是有表情的,是會說話的活佛,這是觀「佛」,不是觀「相」而已。
5.光明禪:觀想佛像的通身放射光明,如《十六觀經》一般,觀到自己的眼前都是一片光明,影響所及,不僅走路、做事都有光明,甚至連睡覺都在光明裡。
6.茶藝禪:禪有禪的味道,茶也有茶的道,每次泡茶時,茶水的冷熱、多少、苦澀、濃淡,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所謂「茶禪一味」,能夠把茶泡得爐火純青、清淡入味,就是有禪了。
7.獅吼禪:所謂「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有時候站上山頂高峰,一個人盡情的唱誦梵唄,或是隨意念佛,甚至獅吼一聲,胸中豁然以明,大地山河,宇宙世界,都在剎那之間與身心融為一體。
8.因緣禪:觀看因緣,了解世間一切都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具備地、水、火、風等因緣才能生起;因為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隨著緣生緣滅,來的讓他來,去的讓他去,心中無有罣礙,坦然自在,這就是禪的妙用。
9.生死禪:貪生怕死,人之常情,但是禪者對於生死有不二的看法,因為沒有生,哪裡會死?沒有死,哪裡會再生呢?了悟生死一如,就不為生死所動,這就是禪。
10.無我禪:執著「我」,當然沒有禪;把「我」去除,超越一切人我對待,當下就能見出一點消息。
11.公案禪:佛教雖然主張不要「拾人牙慧」,不一定要以古人的方法是從,但是對於一些初學者,也要有一些慧解的根據,才能找到一個下手處。
12.話頭禪:參一句「念佛是誰」,或是「父母未生我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緊緊扣住,用心去參,參到天地闊然粉碎,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13.行腳禪:古代的高僧大德,不遠千里尋師訪道,參訪雲遊,只為大事未明。例如,趙州禪師「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雖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但實際上還是有代價的。
14.作務禪:百丈禪師的「搬柴運水,無非是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禪不是不做事,日本禪師在庭院裡拔除草地上的枯草,他如果使用除草機,那就不是參禪了。禪就是一點一點的,從尋常作務中磨練出身心一致,內外一如,所以歷代禪宗的祖師如六祖舂米、臨濟栽松、仰山牧牛、玄沙砍柴,出坡作務,就是禪。
15.林下禪:林中參禪,如阿難在林間習定,須菩提於樹下宴坐,體會甚深的空義;甚至佛陀當初也是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開悟成佛。能在叢林樹下參禪,與萬千眾生在一起,感受如樹木之不動的靜謐,心靈必能有另一番超然物外的體會。
16.山水禪:中國禪宗祖師以大自然的山林水邊為禪房,所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只要心頭澄明,山林水邊,危崖火窟,何處不能參禪。
17.洞中禪: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山洞坐禪,雙腿一盤,看似與外界隔絕,其實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胸豁之中,正是洞中別有天地。
18.專注禪:把身心融入在一個目標上,集中心念,專注用功,如《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19.念佛禪:念佛也是禪,如《阿彌陀經》說「一心念佛」。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那不就是禪了嗎?
20.明心禪:參禪的目的,無非是要明心見性,我們千古以來在生死裡輪迴,就是因為不能明白自心,假如能參透一點禪的訊息,則「千年闇室,一燈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