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AI時代的低欲望消費運動

 |2024.08.30
572觀看次
字級

隨著社群網站大量透過人工智慧(AI)演算,推送的商品愈來愈多且精準,加上經濟壓力日增與環保意識的抬頭,一種被定位為「低欲望消費(Underconsumption core)」或是「消費不足風格」的趨勢開始流行。西方社會愈來愈多Z世代或千禧世代,不愛炫富、喜歡炫貧,年輕人樂意讓人們知道他們有多麼節儉。

這股風氣是從年輕世代最常駐足的TikTok開始。年輕人競相拍攝短影音昭告同儕,他們一件牛仔褲可以穿三年、鞋子舊了也不換、保養品用到最後一滴……「低欲望消費」主張謹慎購買,以盡可能減少支出、減少擁有物品為傲;人們應該物盡其用並多使用二手物品,不必一定要買新的。

媒體報導,美國年輕族群之所以會興起這樣的新消費運動,主要原因與過去曾大肆流行的快時尚(Fast Fashion)及社群媒體的AI運算有關。在很短的時間裡推出潮流服飾的快時尚,又被稱為是「速食時裝」或是「低成本時尚」,這些新衣服品質不見得有多好,往往只能穿個幾次,因此人們會不斷購買,結果造成物品愈堆愈多;而後不只是衣物類有快時尚,連家具類等傳統耐久財,也開始走這種「大量生產」、「廉價製作」的路線。

在「快買快穿」潮流中成長的Z世代和千禧世代發現,這種品質低劣、不耐用的產品充斥,讓生活步調雜亂不已,而廠商不斷重複生產製造,也對環境很不利,於是人們開始想要扭轉和改變。

而社群媒體藉著AI演算法,可以有效掌握每位使用者的喜好與習慣,讓個人化購物推薦變得更加精準,不斷投送各式各樣的物品,吸引消費者購買,再加上網紅推銷愈演愈烈,使很多人發現原先沒有想要的東西也會不斷出現在社群媒體上,形成資訊轟炸,消費者必須抵抗各種引誘,才可能擺脫過度消費,這種生活讓人其累無比,於是「低欲望消費」的觀念與實踐開始成為顯學。

這股新消費潮流和多年前日本趨勢家大前研一所撰寫的《低欲望社會》不同。大前研一說的低欲望社會,指的是在超高齡化、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之下,整個社會失去動能,年輕人沒有鬥志,不工作、不結婚甚至不出門,只尋求小確幸;大前研一說,低欲望社會標誌著「全民努力打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目前在西方社會崛起的低欲望社會則是一種對過往過度消費的反思與翻轉,過多消費的生活,讓年輕人疲憊不已,於是向後退,希冀擁有更少、使用更久,不再放任自己接受消費的刺激。

這種低欲望、低消費的風潮未免矯枉過正、甚至有些矯情,不但會影響經濟成長,而且傳播這種消費觀本身就帶有炫耀的性質,是一種自我標榜。認同這種消費觀的人則認為,至少人們開始學習愛惜、珍惜物品,重拾過去父祖輩那種不浪費的習慣,這不是壞事,畢竟現代人已經陷入過度消費的惡性循環中。

美國家庭今年第一季的債務已高達十七點七兆美元(約新台幣五百三十五兆元),創下歷史新高;而背負學貸的學生也高達四千三百萬人,其中,百分之三十八的人學貸超過十萬美元,債務壓力這麼高,年輕世代願意少花點錢應該受到鼓勵──無論是低欲望還是消費不足風格,都是好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