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有心就有道 2-1

文/星雲大師 |2024.08.26
465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大雄寶殿。 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各位職事們:有人問:「如何樹立道業的形象?」

慈悲喜捨是我們的道業,委屈忍辱是我們的道業,發心勤勞是我們的道業。總之一句,四無量心、五根五力、四弘誓願、三無漏學、六度萬行……都是我們的道業。

所謂「我們的道業」,從大處說,兼善天下;從小處講,要能獨善其身。自給自助,自立自強,修身修口,修人修心,都是我們的道業。道業的基本原則──能成就別人就是最好的道業。

你委屈受得愈多,成長就愈快。同事給你的委屈,主管給你的難堪,種種所加諸於你的欺侮、打擊、屈辱,愈是傷心,愈是難堪,而你能受用,能不介意,以包容寬厚的心胸來接受,你必定會有很大的成就,那就是你的道業有了增長。

「屈辱的時候不以為屈辱」,這句話很重要。我自己一向忍辱、受苦、受難、擔當責任,我都不以為難;我能安然微笑地面對人家所說的閒話,不以為意;因為一切事情都不是當時能論定是非,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後才會知道。所以,前輩的苦口婆心,提攜教誨,對我們可能都有很大的受用。

歷代的祖師,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他們甚至特地用苦行來磨鍊自己。現在年輕人成長的速度沒有過去大德的風範,原因是什麼?就是生活和工作都太順適了!像密勒日巴尊者,若是沒有委屈,沒有受苦受難,又怎能當生成就?

我們今天講「道業」,道是什麼?「道」之一字,是多麼神聖,多麼抽象而無形的東西!「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說到「道」:修道、悟道、證道,在這成道的背後是歷經了多少千辛萬苦啊!沒有播種,你就難有收成。

過去的祖師大德們被人稱頌讚揚一句「偉大」。你們要知道,一句偉大,蘊含了多少的血汗辛苦,多少的艱難忍辱,多少的犧牲奉獻,才能慢慢成就他的偉大。要大家公認的偉大,這才偉大。你們剛才討論的廣度不一定偉大,深度也不一定偉大;廣度加深度,深度再加廣度,這才「偉大」。

道是什麼?道是心。心裡有道就有真心,心中沒有道就沒有真心。我們應該是有心也有道,有道也有心。你們問到「道」、「道業」,我在此寫了二十五個心,要贈送給你們,因為這些心就是道。

你可以不時地拿出來問自己:「我有這個心嗎?」你有這些心,你就有「道」。

吾人應有些什麼心呢?

一、感恩心

有感恩心的人就有道。有感恩心的人,表示他富有。因為要報恩,要心裡富有了,才肯報恩;心裡貧窮的人,就想不到要報恩。大家是貧窮的人或是富有的人呢?那就要看你的心裡面是否有感恩的心而定。

二、惜福心

有惜福心的人,知足、勤儉、不浪費。「愛護公家物(常住物),如護眼中珠」,一張紙、一滴水,都不敢隨便浪費。人有多少福報,還是有定數的。就等於銀行的存款,你隨便把它用完,空頭支票的後果非常嚴重。所以要有愛惜自己福報的心,會讓我們更富有。

三、忍耐心

有忍耐心的人,就是有力量的人。忍字是「心上一把刀」,千錘百鍊,萬般辛苦,不論怎樣傷害、不論怎樣委屈、不論怎樣侮辱、不論怎樣難堪,都能忍得下去,因為我有力量,我能忍。忍,不只是忍苦、忍難;對所有的光采、美譽、傷害、氣憤,也能不動聲色,沉得住氣。我們要養深積厚,就要靠這個「忍」的修養;而這個「忍」字,還要在因緣法上面深入,更加容易做到。

四、反省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地反省,這一天過去了,我為佛教做了些什麼?我為大眾做了些什麼?我為常住做了些什麼?有反省,才能不斷地進德修業,才能改過自新。多少古德將「反省」奉為座右銘,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而復國,就是反省的力量。

五、謙虛心

我們說話不可以那麼剛強、暴躁、傲慢、執著!謙虛柔和才是道。常言說:「稻穗成熟時就會低下頭。」我們是學佛的人,說話要親切友愛,慈和安詳;佛門的弟子更應該要有謙虛的美德。和人接觸,多一些謙虛,多一些親切,那是多麼美好的交流和溝通。

六、恆常心

菩提心好發,長遠心不好發。很多人匆匆忙忙地學佛求道,又匆匆忙忙地離道而去。以前的人,一言九鼎。像本院第二屆的同學依融、紹覺二位法師,發心在仁愛之家服務,直到現在還要繼續發心下去。他們就是為一舉手、一個承諾,歷經十八年了,不嫌苦、不退心,那就是恆常心。人的一生,要有所樹立。你們修道,要有堅持到底的長遠心,「風雪寒霜過後,青松翠柏更蒼鬱」,對榮辱毀譽,你們能如如不動嗎?

七、無妄心

妄心,就是假心,如果做人沒有虛言妄語──講信用,重承諾,凡事都是以真心待人,「寧可天下人負我,我決不負天下人」,這就是超越了妄心。

八、無悔心

沒有懊惱後悔的心(後悔與懺悔不同)。學佛,不後悔;出家,更不後悔。既不後悔,世間上沒有什麼艱難困苦不能過的。

我平時總想:誰叫我出家的?是我自願的。既然是自願的,就應不忘初心,就應永不後悔。「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希望大家要樹立不後悔的風格。

九、無惱心

學佛不只是自己不煩不惱,還要能不煩人、不惱人,不傷害他人,更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吾人能夠沒有瞋恨、嫉妒、仇視、陷害等,這都是無惱心。無惱心,就是不惱自己也不惱他人。

十、無倒心

沒有顛倒、沒有歪曲,這就是無倒心。妄語、造謠,都是從顛倒心出發的。常見有些人,「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言不是,不是言是」,這都是顛倒心。現在的眾生,甚至佛門人士,就算有了信仰,而又墮落在邪知邪見之中,這種顛倒的人仍然很多。我們弘揚佛法,宣傳真理,千萬不能有顛倒心!

十一、供養心

供養,有三業供養,有四事供養。對三寶、師長、父母,甚至一切眾生,最要緊的就是要有供養心。學佛,第一就是要有供養心。你待人好不好,就看你有沒有供養心;你學佛的功德有多少,也是看你有沒有供養心。

十二、恭敬心

「佛法在恭敬中求」,沒有恭敬心,就沒有佛法。對佛菩薩要有恭敬心,對每一個人也應該要有恭敬心。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又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能不輕後學。布施、忍耐、同事、利行,都要有恭敬心才有功德。(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