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福壽觀

文/星雲大師  |2024.08.25
542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編按

佛門講七月是善美的月分,農曆七月是佛教孝道月。佛光山每天誦經回向熱心護持的檀那及其父母宗親,增長福慧。今日值逢「2024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紀念日暨供僧法會」,也即將在92舉辦「北中南供僧道糧功德總回向法會」,藉由供僧的因緣,令現世者增福延壽,往生者超生淨土。人人都歡喜多福多壽,如何能求得長久福壽。本版透過星雲大師智慧法語,告訴我們生命是由自己播種福壽的種子,找到與真理契合的清淨生命 ── 佛心本性,超越世間的有限,才是永恆的壽命,才能夠究竟常樂。



多福多壽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們每日辛苦奔波,汲汲營營,只不過是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

放眼世間的事業,絕大多數和增強身體、延年益壽有關係,貴如秦始皇還遣令大臣為他求取長生不死之藥,可見求得大富大貴、長命百歲是世人共同的願望。但是福壽往往難以兼得,有人富可敵國,卻英年早逝,無福享受;有人老耄長壽,卻一生窮苦潦倒;必須福德因緣具足,才能福壽增廣,綿延無量。

世間上的福壽,有鴻福、有清福。有的人每日營求種種的財富,享受人間功名富貴的鴻福,但也有人,他們不享受鴻福,只是希望過著清淨、簡單、樸素的生活。

一般人對於如何求得福壽的觀念不一定正確,許多人認為要長壽多福,應該向神明、菩薩、佛祖祈求,將信仰建立在貪求、饜取的層次上。

其實福壽並不是有求必得的,若自己不去培植福壽的因緣,福壽是不會憑空降下的。所謂「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而把一切的責任完全推諸於神明佛祖的身上是不合乎因果道理的。

譬如把一塊沉甸甸的石頭放置在水中,石頭自然會沉下去,我們卻違反常理說:「石頭呀,請你浮起來吧。」因為你的祈求不合理、不如法,縱然你真心誠意,石頭是無法依你所求浮出水面的。相反的,如果我們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則,享有福壽的美果,龍天神明也無法一手遮蔽,抹殺你應享有的果報。

福壽的獲得,別人是無法操縱的,即使神明也不能掌握我們的生死禍福,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是否努力去播種福壽的種子。



世間的福壽



一、世間的福壽

「福祿壽財喜」五福齊降門庭,是一般大眾所企盼的幸福。不過擁有了這五福,人生就美滿無憾了嗎?人生的幸福快樂就僅僅止於這五福的獲得嗎?其實,人間的福樂可細分成十項:

1.財富:有人以為有錢便是福,日進斗金,富甲天下,穿金戴銀,華廈車乘,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2.權貴:有人以為大權在握,吆三喝四,何等威風;來往都是豪門貴客,萬人仰承鼻息,不可一世,人生何其風光。

3.康寧:有錢有權固然快樂,但是纏綿病榻,無法發揮威能。身強體健,行動方便,健康是人間第一財富。

4.喜樂:生性樂觀開朗,遇事積極進取,超然貴賤,淡泊名利,能活得喜悅便是幸福。

5.子孫:子孫滿堂,承歡膝下,子賢孫孝,老來有靠,人生還有什麼憾求呢?

6.長壽:長命百歲,人間稱「瑞」,與天地同壽,是人人希望的幸福。

7.道德:立德是人生三不朽的盛業之一,如果有崇高聖潔的道德留芳萬世,遺愛人間,不但可受到萬人的尊敬仰戴,並且能成就真正永恆的生命。

8.順遂:做事能夠順心遂意毫無阻礙,處世能夠圓融多助,所到亨通,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9.平安:萬貫的家財、顯赫的權勢,若災禍不斷,亦無法享受。平靜安然的生活是千金難買的幸福。

10.善終:人生固然希望能夠好好的生,更要求得好好的死,死時千般痛苦,如龜脫殼,如陷火犁。能夠求得壽終正寢,死得安然,比生得享樂風光更為重要。假如能懂得如何死,也就懂得如何生,生死事大莫過於此。



永恒的壽命



一般認為人生能十福具足,就是圓滿無缺的人生;除了十福十全之外,如果能擁有長久的壽命,那人生更是錦上添花了。

所謂「壽命」,可分為下列四種:

1.肉體上的壽命:養生有術,長命百歲,活到八、九十歲,甚至一百餘歲,童顏鶴髮,依然矯健如虎,毫無龍鍾老態,這是一般人所欣求的壽命。

2.事業上的壽命:所謂立功、立業,開創事業,福利邦梓,澤被社會人群,如創建公司、工廠,一經營即是幾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不但本身投注畢生的歲月,子子孫孫繼承不輟,這就是一種事業上的壽命,尤以從事文化出版的事業,其壽命更是亙古長久。

3.言教上的壽命:古人所謂「立功、立德、立言」,古今聖賢的珠璣教諭,為人間留下許多思想、言說、立論,他們的教言是人類智慧的遺產,是知識文化的寶庫,透過古人的著書立說,傳之其人,文化得以薪盡火傳綿延下去,言教上的壽命是超越時空和心靈交會的生命。

4.信仰上的壽命:肉體上的壽命有生老病死的現象,事業上的壽命有興隆衰微的可能,言教上的壽命有時也依因緣際會之不同,而有或被宣揚或遭壓抑之別。

所謂信仰上的壽命是對生命有無限未來的信仰,相信生命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彌新,信仰上的壽命是超越了有無、美醜等對待,絕對解脫,究竟常樂,與真理契合的清淨生命。

佛教認為世間上的福壽雖然不究竟,不是我們追尋的目標,但佛教並非完全排斥對福壽的追求。

良寬禪師的書法字寫得很好,有位老先生過壽請他題字祝福,良寬禪師提筆寫道:「父死、子死、孫死。」老先生很難過,請你寫字,就是希望你能寫些吉祥話啊!怎麼寫「父死、子死、孫死」這麼不吉祥的話呢?

良寬禪師說:「我為你寫的這些字是最好、最吉祥不過了,將來是要父親死了,才輪到兒子死,然後才輪到孫子死,這是最合乎人生倫理次序的;難道你要孫子死後兒子死,再輪到祖父死嗎?」

另外有位信徒過六十歲的生日,請良寬禪師為他誦經,祈求長壽。良寬禪師問他:「你要我為你消災延壽,你想增添多少壽命呢?」

信徒一聽師父要為他誦經祈壽,趕快畢恭畢敬合掌說:「我再添加二十年,八十歲就心滿意足了。」

良寬禪師說:「縱然活到八十歲,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你還是會死亡呀。」

信徒:「喔,可以再增加嗎?那麼增加到一百歲好了。」

良寬禪師說:「一百歲雖然人間稱稀,四十年的光陰就像一剎那,仍然免不了生死無常。」

信徒:「一百二十歲好了,剛好是二甲子。」

良寬禪師說:「一百二十歲雖然是二甲子,但是好比電光石火,瞬息消滅,最後還是黃土一堆。」

信徒:「一百二十歲仍然太少,那麼人生究竟可以祈求活到多少歲數呢?」

良寬禪師說:「人生當求無量的壽命,成就與日月同光,與真理融和一體的無限生命,這種生命才是永恆不死、無窮無盡的生命。」

世間上的壽命縱然如彭祖活到八百那樣長壽,最後仍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現象;世間上的福樂縱然貴如帝王一般稀有,終究歸於生滅幻空。

世間上的福壽,即使種類不同,本身也有它們的缺陷,不是無漏究竟的。唯有出世間的壽命是每一個人與生俱有的真心本性,那是永恆的壽命。儘管我們在六道五趣中流轉輪迴,在驢腹馬胎中輪迴、變化,不管到了哪一道,我們的真如自性是死不了的。

如同一塊黃金,當你把它做成耳環、戒指、手鐲,再把它丟到水溝、垃圾箱中,黃金的本質還是永遠不變,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黃金一樣,有永遠不變的真性、不死的生命。

因此人生當求永恆的生命、不變的福報,永恆的生命和不變的福報如何才能求得呢?好比農夫春天不播下種子,秋天哪裡能夠開花結果?我們求福求壽也必須平時播撒種子,有因有果,等到有一天因緣成熟,自然能夠享受豐碩的收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