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僧情不比俗情濃4-3

文/星雲大師 |2024.08.21
491觀看次
字級
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僧伽基金 公平共有

提問八:請問大師,如果俗家有婚喪喜慶,出家的子女可不可以回來呢?



大師:喪事,是應該回去的。婚姻喜慶,這個要考慮,既然出家了,哥哥結婚、姊姊嫁人,干你何事呢?你沒有站的位子,沒有立身之地。假如家裡的親人老病、喪葬,這要看他跟你的關係,當然愈親的愈應該重視。不過,這也要看家庭。比方說,他要佛教幫忙,就算不是我的親戚,是別人、是隔壁鄰居,幫個忙也要緊;假如這個人家要用道教、外道的儀式,就算他是你的叔叔、伯伯,你回去了,彼此也很尷尬呀!

所以,最好跟比較內行、懂得情況的傳燈會商量看怎麼辦。

傳燈會對於父母不幸過世,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徒眾,他要回家,傳燈會會備辦一些費用給他做個孝子孝女。不過現在年輕的人也很難說,你給他太多,他以後想:「常住很有錢。」你給他少了,他覺得:「我這麼不重要嗎?」所以有時候,常住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看的不是他的問題。當然他本身對常住的服務貢獻,對家長也有影響的關係。

他們拿這個錢,也不是佛光山常住的,傳燈會有個僧伽基金,是團體大家的,哪一個兄弟要用錢了,可以從基金裡面撥出。家人、父母、兄弟姊妹做生意失敗、家庭貧窮,這沒有辦法接濟,這個規矩不可以不知道。但是另外的、緊急的傷殘、救護,這要互相幫助。

這種僧伽基金我已經多年不問,這個錢就是大家有的教書、有的寫文章、有的過年人家給紅包……他們按照規矩交出一半的所得結餘。他們留學、醫藥、穿、住、外出參學等等,都是用這個錢。

常住門規 維護僧格

提問九:請問大師,如果家裡的人生病了,出家的子女能夠回去探望甚至照顧嗎?



大師:這個家人是家裡什麼樣的分子?有輕重的分別。例如,「聽說我遠房的一個叔叔現在身體不好,我要請幾天假回去看望一下。」這就不容易獲得准許。「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祖父、祖母……」這很容易得到准許。所以,傳燈會不是跟他一樣感情用事,會有一個理智、有一個理的分寸。



提問十:請問大師,家人如果遇到一些困難,可以向常住尋求協助嗎?譬如說,他有工作上的困難或者是經濟上的困難,可以嗎?



大師:佛光山和信徒之間有一條規定,彼此「不共金錢往來」。假如說是佛光山有人跟外面化緣,那絕對不是佛光山常住,一定是有人私自化緣。佛光山經常窮得很艱難、困難,甚至把工程停下來沒有辦法進行,但是沒有向人借過金錢。你們可以做證明,有人跟你們借過錢嗎?在社會上,是好朋友的,就為了借錢,後來弄到感情不好。

人生總會有時候有一些困難,同樣地,假如我們的俗家有困難,當然,常住的錢是公共的、公家的,沒有人敢動,也沒有很多,不過可以在智慧上、方法上同情你、幫助你,給你意見。

所以,恐怕金錢沒有人敢做主,因為也不一定是我們的親家眷屬,我們還有十萬、幾百萬的信徒,難免當中有一些困難的問題,常住也幫不了那麼多的忙啊!

我自從二十二年前退位以後,在佛光山,我外出乘坐的汽車要加油,我吃飯、買東西,都是自己出錢,我不會向常住申請款項。(心)定和尚,你有申請汽油錢嗎?我是不知道,不過你申請也是應該的,因為你都在替常住服務。

我們都監院的院長、傳燈會,我有跟你們申請過錢嗎?沒有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因果的奉行很徹底。從佛光山開山起,我們就有一個觀念,凡是有著作的版權費、稿費或者什麼供養,當然我現在是不收紅包了,總之點滴都是歸於常住。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



提問十一:請問大師,出家或入道的徒眾,他的爸爸、媽媽在佛光山有沒有一些福利?甚至包括往生龕位、安葬的問題等等,是不是可以請大師給我們解答?

關懷社會 寵辱不驚

大師:在佛教裡面,兒女是應該要養父母的,就是出家的兒女,也要有條件養父母。你出家了以後,對常住服務的成績,有夠條件讓常住來替你養父母嗎?

我們有一個佛光精舍,現在慢慢地就是把它做成兒女孝養父母的地方。佛光山的弟子要注意,為了父母,你必須要做一個優秀的、模範的出家人。例如慈惠法師,當初我常常跟他講:「你爸爸、你媽媽,叫他們來佛光山住。」因為他很優秀,值得我這樣跟他說。

所以,出家的子弟們要爭一口氣,你的努力可以光宗耀祖,可以讓父母受到利益。不過,無論你有用、沒有用,只要是你的父母,往生以後,在佛光山的萬壽堂奉安必定是免費的。這在我們的典制、制度裡面都有詳細明列的,可以參考。



提問十二:請問大師,如果出家的子弟對爸爸、媽媽不孝順,怎麼辦?



大師:對父母都不孝,不像個人啊!不過,對父母孝順,又要孝,又要順,是比較難;假如能做到「孝」,「順」差一點,是可以諒解的。我想每一個子女,管你在家的、出家的,父母比自己的身體、人身重要,應該孝養。

現在佛光山不只五十個以上的父母跟我們一同生活吧?我自己個人,小的時候沒有孝順到父母,所以心裡一直在想,我要把天下人的父母都看成是我的父母,盡一點心,也滿自己一點願。(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