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師生於東京佛光山寺大雄寶殿前,與住持覺用法師(右5)及職事法師合影。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寺院參訪。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4年7月15日至8月6日,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務處知維法師帶領六位同學前往日本,展開為期三周的易地教學課程,佛光山日韓教區總住持滿潤法師關心協助。
三周的教學課程涵蓋多個重要佛教聖地和學術機構,在東京佛光山寺住持覺用法師細心安排、相關領域的師資陣容,如: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指導熟知各佛教經典的義理,更講述佛教思想史發展脈絡影響至今,與日本現代年輕人對佛教基本知識的概況;東洋大學名譽教授竹村牧男,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解說大乘佛教思想和大乘佛道修行的脈絡與過程;淨土真宗嚴念寺住持菅原建,講解日本佛教的宗派、日本寺院僧侶的世襲制及檀家制度,並介紹日本佛教的歷史發展;日本曹洞宗觀音院住持大場滿洋,講述日本佛教歷史背景,並探討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適應與變遷;東洋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高橋典史教授,闡述日本傳統宗教、新宗教發展及移民宗教對日本的影響;大正大學講師吉水岳彥住持、大正大學研究員西野翠老師、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陳繼東教授、北京人民大學張文良教授、森田陽子老師等多位專業師資,也在課程中教授包括日本佛教史、大乘佛教思想、唯識學、《涅槃經》及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化發展。
透過有系統且多元的面向,師生們得以深入認識日本佛教文化,並獲得豐富的學習心得。
心得與收穫
此次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對佛教思想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啟發他們在佛法學習上的進一步思考。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次課程讓他們意識到:
一、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學生們感受到,真正的慈悲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善意,更是心靈的超越與自我淨化。
二、成佛之路要持續實踐:修行並非一蹴而就的目標,而是一條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道路,是一段自我提升與覺照的旅程。
三、內心的觀照:無論從哪個法義契入,佛陀都教導我們,應該觀照自己的心念,修行便是發現並去除內心的染汙。
四、佛教的時代適應性:學生們認識到,佛教必須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佛教應該以不同的方式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五、宗教包容與和諧的重要性:在面對不同文化的挑戰時,各宗教之間應相互尊重與包容,方能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此次易地教學不僅讓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學生們深入了解了日本佛教的發展歷史與現狀,透過與多位佛學專家學者的交流,加深了他們對佛教的理解。除了語言、文化、教理教義的思惟培養,也看見日本佛教正朝向人間性的發展,啟發未來自身修行與弘法的根本思想。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