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秋燥 養氣顧胃平補為上

 |2024.08.13
27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剛過,中醫師提醒,立秋過後仍有「秋燥」,不宜驟然溫補,如要進補,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即可,如蜂蜜、木耳、蓮子、百合,日常飲用水則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蔘、黃耆養氣顧胃;立秋過後天氣依舊炎熱,又進出冷氣房,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建議外出可多帶一件小外套。

過了立秋開始走入「秋老虎」的時節,中醫師李和蓁提醒,立秋過後天氣依舊炎熱,提醒日常生活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室外炎熱但冷氣房溫度低,最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並衍伸各式皮膚、呼吸道疾病,建議可多帶一件小外套出門,避免出汗後,身體潮溼又吹冷氣,導致感冒、陰暑等症狀出現。

「秋天開始可以讓腸胃休息一下」,李和蓁表示,民眾在日常飲用水中,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蔘、黃耆養氣顧胃,不過如要加入菊花做茶,要注意是否有檢驗合格,避免購入農藥殘留超標的原料。

李和蓁說,近期天氣仍屬秋燥,不宜過快開始進補,進出室內外也要注意,不要因為感到燥熱而灌冰水,或在冷氣房喝很熱的水,議選擇涼補、平補,多吃蘋果、奇異果等水果,避免突然進補讓身體上火,易出現慢性黏膜發炎等症狀。

李和蓁說,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在秋燥氣候下,宜著重「滋陰潤燥」飲食,如蜂蜜、木耳、蓮子、百合;若有「養卵」需求,可多攝取「深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或是杜仲茶,以及適量蛋白質,黑豆等。

李和蓁表示,對中醫來說,肝、腎功能與生殖、泌尿道、賀爾蒙、神經、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而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因此深色食物便是顧腎的好選擇,如果要透過中藥調理身體,仍建議諮詢中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