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聚會加強社交 可紓解奧運症候群

 |2024.08.13
322觀看次
字級
隨著奧運閉幕,有些人情緒上出現空虛和失落感,可多參與其他社交活動,保持人際互動,有助緩解。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巴黎奧運十一日舉行閉幕典禮,我國於此屆奧運奪下二金五銅,獎牌數為史上第二。奧運期間,民眾心情隨著選手爭冠的表現起伏不定,隨著奧運閉幕,讓許多人一下子失去生活重心,情緒上出現空虛和失落。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這種現象被稱為「奧運症候群」或「賽後失落症」,這種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為了遠離這種情緒波動,楊聰財提供五個調適心情的建議:

一、接受情緒波動,不過度壓抑或忽視

奧運賽事結束後,如果感到情緒低落,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因為長時間觀賞奧運賽事,會帶來巨大的情緒波動,包括興奮、緊張、喜悅等;賽事結束後,這些情緒突然消失,可能會帶來一種空虛感。大家應重視這種自然的情緒波動,為身體和心靈的調整過程,不應壓抑或忽視,避免焦慮感,以更能面對生活。

生活回歸規律 有助調整身心

二、應有充足睡眠,重建日常生活規律

奧運期間許多人熬夜看比賽,現在必須盡速回歸規律生活。首先,應有充足的睡眠,恢復正常作息調整生理時鐘。其次,規律的飲食和運動也有助於身心的調整,可以快速恢復賽後的情緒波動。

三、尋找新的興趣和目標

在奧運期間的興奮感,主要是關注比賽結果和選手的表現,賽事結束後,可以尋找新的興趣、愛好或設定新的目標,來填補這種心理上的空白,以將注意力從過去的賽事中,轉移到新的挑戰上。

進行內在反思 找出未來目標

四、保持社交聯繫

社交活動是調整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奧運期間,可能是與朋友或家人共同觀賞賽事,分享喜悅和激動。在賽事結束後,這種聯繫不應中斷,延續這種情感聯繫,並可以參與其他社交活動,如聚會等,保持人際互動,以維持心情的穩定,而不會感到孤單或空虛。

五、關注自我成長與心靈健康

賽事結束後,可以進行內在的反思,思考自己的興趣、目標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嘗試冥想或寫日記,來幫助自己梳理思緒和情感,增強內心的平靜和穩定感。

同時,可以學習心理調適方法,如深呼吸或正念練習,也能有效幫助緩解情緒壓力,回到積極的生活狀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