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膝蓋 全天候生活指南

文/呂紹睿醫師 |2024.08.10
1180觀看次
字級
不論是蹲下或盤腿,都應以緩慢的動作進行,避免內側皺襞受到夾擊。 圖/Pexels
圖3:扶椅背坐下及站起(側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5:坐在下肢無法伸直的公車座位(前後座位側面示意圖)。 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1:坐床邊屈伸膝蓋(側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2:如廁扶著扶手坐下及站起(側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6:扶著車門坐入車內(側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圖4:上下樓梯時膝蓋微彎並扶著扶手(側面)。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呂紹睿醫師

調整日常生活行為模式,減少「內側摩擦現象」,就能改善膝關節的健康狀態,有效預防膝關節「退化」。



日常生活中保護膝關節有三大簡要原則如下:

原則一:少彎

盡量減少需要重複彎曲膝蓋的活動(例如爬樓梯、騎自行車)。如果無法避免,建議放慢彎曲的速度,減少「內側摩擦現象」造成的破壞。

原則二:慢慢彎

不論是坐下、蹲下或盤腿,都應以緩慢的動作進行,避免內側皺襞受到夾擊,減少「內側摩擦現象」造成的破壞。

原則三:不要彎太久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坐辦公或乘車,會讓內側皺襞因長時間受到夾擊而發炎,不但會引起疼痛不適,發炎物質也會對膝關節軟骨造成傷害。建議每二十至三十分鐘活動一次膝關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僵硬感。

在一整天的日常生活作息裡,我們可以遵循「少彎、慢慢彎、不要彎太久」的原則來保養和使用我們的膝蓋。

◆ 起床

睡覺時,因為身體長時間平躺,血液循環緩慢、靜脈回流差,發炎的內側皺襞就會變得更為腫脹,半夜或早上起床時,往往會覺得膝蓋卡卡的,無法馬上行動,不少患者甚至會半夜痛醒,動彈不得不知所措……。這時,記得不要急著下床,先平躺或是坐在床邊,慢慢的重複伸直/彎曲雙膝(見圖1),並用雙手揉揉膝蓋,尤其是膝蓋內側,大概持續三到五分鐘,讓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後,就能自如順暢下床了。

◆ 上廁所

這是每個人天天都必須重複好幾次的動作。建議家中最好改用坐式馬桶,外出也盡量使用坐式馬桶。不管蹲或坐,重要的是謹記「慢」字訣,盡量放慢動作。另外,也可以扶著牆壁或是加裝扶手(見圖2),避免內側皺襞因為膝蓋的快速、突然彎曲而被膝蓋骨夾擊。

◆ 用餐

不論是坐椅子或沙發,動作務必要慢,建議扶著椅背(見圖3)或是桌沿,慢慢坐下或起身,這個原則適用在所有需要坐下或起身的動作。

◆ 爬樓梯

「爬樓梯傷膝蓋」,是最常看到或是聽到的保健警語,其實,只要把握原則,上下樓梯不見得會傷膝!上樓梯時,下肢用力支撐身體的階段,膝蓋是由彎曲到伸直,較不會有問題;反觀下樓梯時,下肢用力支撐身體的階段,膝蓋是由伸直到彎曲,內側皺襞較容易被夾傷。內側皺襞發炎腫脹的患者在下樓梯時,膝蓋骨特別容易夾到內側皺襞,常會痛得聞梯色變,看到樓梯就害怕,就是這個原因。有膝痛問題的人,盡量避免爬樓梯,如果無法避免,建議以膝蓋微彎的姿勢,減少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一步一步慢慢爬,並適時以扶手幫忙使力(見圖4),配合腦中想像的內側皺襞摩擦情景,就能避免傷害了。

◆ 搭公車

等公車時,經常看到因為趕時間而匆匆忙忙上下公車的人,因為急,不自覺的看到公車就急忙衝上去,或是看到有位子就快速的坐下,到站了又急忙站起來,這些動作都可能會讓內側皺襞受到夾擊而發炎。另外,坐車時,為了避免讓膝蓋長時間彎曲超過五十度,最好選擇能讓膝蓋完全打直的位子。筆者看過一篇病例報告:有一位未曾有過膝痛問題的學生,在參加遊覽車長途旅遊後,膝蓋竟然整個腫起來,疼痛難耐,最後證實是內側皺襞急性發炎!其實,這就是因為坐車時,膝蓋長時間維持九十度的彎曲(見圖5),內側皺襞持續被夾在膝蓋骨與股骨間所造成的腫脹發炎現象。對於急性膝痛的患者,因為內側皺襞發炎腫脹,些微彎曲膝蓋都有可能會夾到內側皺襞而引發疼痛。外出時,建議盡量選擇步行、自用汽車、或是搭乘捷運,避免搭乘公車。

◆ 自行開車

一般房車的底盤較低,進出時記得要扶住車門,用手的支撐分攤身體的重量(見圖6),先側坐,再小心地把雙腳移入車內,膝痛的患者可用雙手托著膝窩,一次一隻,慢慢把下肢移入車內。當然,座位較高的休旅車是比較不傷膝的。

◆ 坐辦公室

「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不需從事負重工作,膝蓋比較不容易『退化』」,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上班族整天坐在辦公室或是經常上下樓梯,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機率也很高。坐著辦公時,膝蓋長時間彎曲呈九十度,內側皺襞有如舌頭長時間被上下牙齒咬住般,當然會受到傷害。所以,每隔半小時,要抽空起來走動,或是伸直雙腿,做做簡單的護膝三運動。

(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