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凱詠 打造橫山鄉世外桃源

文/酉方 |2024.08.10
2829觀看次
字級
夫妻兩人都認為:不一定要進大企業才是好選擇,奔向山林同樣有很好的機會。圖/大山北月提供
「苦盡甘來」苦瓜糖讓人驚豔。圖/大山北月提供
香甜味的橘子手工皂,很療癒。圖/大山北月提供
莊凱詠(左)、吳宜靜(右),用管理及行銷專業活化大山背。圖/大山北月提供
2022年,莊凱詠(前排)和「麟洋配」同屆獲得十大傑出青年肯定。圖/大山北月提供
「一橘5吃」下午茶,吸睛又美味。圖/大山北月提供
百年老校豐鄉國小,如今變成風格獨具的綠色餐廳。圖/大山北月提供
喝了可舒壓的橘子汽泡飲。圖/大山北月提供

文/酉方

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的莊凱詠,身高只有130公分,但從小就有顆熱愛生活、堅毅不拔的心,2013年就讀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期間,因為修了一門「服務科學導論」,老師要求同學們組隊沿著新竹縣台三線進行在地服務,意外和新竹縣橫山鄉結下不解之緣。

個性積極、熱愛運動的莊凱詠,大學時就以撰寫企畫的專長多次得獎,他和同學沿路考察新竹縣台三線多個鄉鎮後,發現橫山鄉大山背以古道聞名,有滿山的櫻花,十分漂亮,但落葉和垃圾堆積,降低遊客來這裡觀光的意願,加上人口外移、農產通路不順暢,導致在地經濟逐漸沒落。

好玩點子吸引年輕人

「點子王」莊凱詠將「設計思考」的觀念帶進大山背,團隊為當地設計了「換想大山背」淨山換麵包活動,在網路上揪團到大山背撿落葉和清掃垃圾,號召到不少年輕人,在完成淨山任務之後,不但還田野、林道乾淨清麗的面貌,還能領到當地特產的手工窯烤麵包。

隨著學期結束,這個計畫也跟著告終,卻意外成了莊凱詠和女友吳宜靜創業的火苗──剛好當時新竹縣橫山鄉公所正在公開招標,希望委外經營當地廢棄已達30年的百年老校豐鄉國小(日據時代「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校),為地方創生帶來新活力、新思惟。

創業維艱一切自己來

莊凱詠和女友商量過後,從老師那兒借來30萬元,向鄉公所承租豐鄉國小,並將「大山背」的「背」上下拆開,以「大山北月」為名成立社會企業,希望結合地方產業和資源,打造猶如世外桃源的複合式農遊景區,做為兩人生涯之路的起點,希望能順利帶動地方生機。

莊凱詠和後來成為配偶的吳宜靜,選擇了一條和同學不一樣的路,放棄去大企業上班,攜手奔向山林,全心投入將舊校舍重新改造的龐雜事務。為了節省開銷,不論是油漆粉刷、清掃垃圾、砍樹除草、設計菜單,甚至是後段的行銷,以及農產加工品研發,全都一手包辦。

攜手配偶走不同的路

莊凱詠很認同作家褚士瑩(目前服務於聯合國非營利組織)說的:「台灣最聰明的那一群人都到企業去工作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到非營利組織去上班。」但其實,不是只有進到大公司或是進到外商才是一條最好的路,莊凱詠和吳宜靜選擇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他們願意投注青春熱血,解決社區和偏鄉的問題。

他們在大山背社區看到許多問題:偏鄉教育、氣候變遷、社區整合、小農生計……等環環相扣的沉痾。「既然我們有一些專業的知識,跟老一輩不一樣的創新想法,如果有機會在地實踐,即使工作比較辛苦,卻很值得嘗試,因為我們看到許多『機會』!」

到大山背找童年回憶

2014年,「大山北月」正式對外開放,門牌上寫著:「靜下心,聆聽大山的故事。」莊凱詠也對自己許諾:新竹不是只有貢丸和米粉湯, 新竹縣有很多美好的物產和自然風光,鄉間也有許多擅長農事的長者……「我們想讓更多人熱愛並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為了找回原本國小的樣貌,他們用課桌椅和黑板布置「大山北月」餐廳,菜單也設計成考卷的樣子,還在每個抽屜裡放了幾本可供「偷看」的課外小書,希望能夠帶著大家回味當學生時的滋味,及最單純也最勇敢的自己。

讓在地農遊起死回生

莊凱詠主動連結當地農家,將在地農產品化身為特色美食和小農品牌,再結合農事體驗、文創活動,帶動觀光人潮,成功將大山背休閒農業區起死回生──2014年差點遭到除名的丙等,2022年在全國104個休閒農業園區中脫穎而出,榮獲甲等,讓「大山背」的成績「大三倍」。

為了打造綠色餐廳,莊凱詠和妻子吳宜靜特地拜師學藝,學習料理和烹飪技術,讓美味令消費者頻頻回頭光顧。「我們完全沒有打廣告,只靠新鮮食材和口碑行銷,就吸引來不少媒體觀注,及慕名而來的遊客。」曾有一位遊客被朋友邀請上山吃農家菜,之後的一周內又帶著不同家人、朋友、同事來了3次。

10年間,莊凱詠先後得到「未來大人物」、「十大傑出青年」等獎項的肯定,讓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更因為串聯在地社區的行動十分成功,「大山北月」獲得 2022年綠色餐飲指南的「最友善社區獎」。許多農家被帶動後也推出成功的體驗行程,讓大山背休農業區也獲得2022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休閒農業區模範獎,可謂是十年有成。



大山背真是撿到寶

只要看到過莊凱詠為橫山鄉在地小農設計的產品,積極舉辦台三線策展活動,將人潮引進來,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巧思和創意。

莊凱詠眼中的橫山鄉,有許多很厲害的特色農產品,可惜因為農人只會種植卻不擅行銷,導致很多水果、食材都只能在附近流通,盛產時更是家家愁雲慘霧,於是他試著將盛產的茂谷柑等水果製成美味果乾;滯銷卻健康美味的苦瓜,製成「苦盡甘來」、「同甘共苦」苦瓜糖,每一樣都大受好評,也帶動其他小農跟進研發。

此外,大山背共種植36種柑橘品種,莊凱詠於2018年開發出「一橘5吃——雙人下午茶組」,運用大山背在地農家產的橘子,做成5種特色料理:橘子大福、結合客家特色的桔醬麻糬披薩、手工熬煮的蜂蜜冰糖柑橘片、顧喉嚨的烤橘子和人氣飲品香桔水果茶,得到消費者一片好評,近年更陸續推出去油解膩的柑橘肉製品、結合新竹特色的柑橘貢丸、真的用純橘子汁製成的柑橘汽泡飲,將山中橙黃橘綠的美好傳遞出去!

2022年,莊凱詠更成立全台第一座橘子博物館,不定期舉辦「橘子藝術季」,研發各種橘子加工品,為在地教育籌募基金。「成立橘子博物館,一方面想做知識傳承、食農教育,另一方面,想為橘子正名,橘子的種類除了椪柑、茂谷柑、美人柑……其實還有很多種。」

不少在地農民被莊凱詠的堅持和能力打動,願意跟隨莊凱詠發展農田觀光、舉辦小農市集,他們誠心表示:「大山背真是撿到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