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舞從街頭到奧運

文/原禾香 |2024.08.07
738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原禾香

霹靂舞(Breaking),這種舞蹈以節奏感強烈與身體極限的動作著稱,從開始的美國社區文化迅速發展成為街頭文化。霹靂舞與饒舌(Rap)、DJ、塗鴉(Graffiti)構成了「嘻哈文化」的4大元素。

街頭文化 流行街舞



目前在年輕族群中也流行的「街舞」(Street Dance),某些人會覺得是一樣的,其實它們之間有一些區別。真正深入探討下,霹靂舞是街舞的一種。以下是主要區別:

霹靂舞起源於1970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The Bronx),強調社區與文化歸屬感。霹靂舞包括4大類動作:搖滾步(Toprock)、地板動作(Footwork)、定格動作(Freeze)及旋轉動作(Power Moves),具有很強的競技性,常以「battles」的形式進行對決。

街舞則是一個統稱,涵蓋了多種不同的舞蹈風格,包括霹靂舞、嘻哈舞(Hip Hop)、鎖舞(Locking)、機械舞(Popping)等。每種風格都有其獨特的動作及表現形式。例如,鎖舞強調快速的手臂與腿部動作,機械舞則模仿機械人的動作。街舞通常在街頭或公共場所進行表演,強調即興創作與觀眾的互動,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廣泛的擁護者。

知名代表 月球漫步



霹靂舞的歷史上有許多知名人物,最知名的應該是國際明星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他的霹靂舞步月球漫步(Moonwalk),影響深遠。目前已有多個「繼承者」,例如荷蘭的B-boy Menno,是世界霹靂舞冠軍,以獨特的風格著稱。德國的霹靂舞傳奇人物B-boy Storm,曾多次在世界大賽中奪冠。日本的B-boy Shigekix與B-girl Ami都是著名的日本霹靂舞明星,每次出場都令觀眾尖叫。B-boy Hong 10是韓國的知名霹靂舞者,以其驚人的技巧在全球霹靂舞界享有盛名。

台灣霹靂舞選手孫振(B-boy Quake),是台灣第一位取得巴黎奧運門票的霹靂舞者,他的成就為台灣的霹靂舞發展注入新動力。孫振希望能在奧運舞台上展示出台灣霹靂舞的實力,讓世界看見台灣。

奧運項目 勝負60秒



霹靂舞舞蹈形式因其超越人體極限的舞技及強調創意的藝術性,已從街頭文化發展為國際賽事,在2018年阿根廷夏季青年奧運會中首次亮相,並於2024年巴黎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霹靂舞比賽分為男子個人賽與女子個人賽,每位舞者在40〜60秒內即興編舞,評審們會根據技術(技術、多樣性)、藝術(創造力、風格)及表現(表演性、音樂性)來評分。

根據2024巴黎奧運官網資料,霹靂舞比賽形式採分組進行一對一對戰,每回合評分,其中創造力與表演性占比60%。比賽採三局兩勝制,每輪對戰結束後,由評審提交選票,得票最高者獲勝。

參加奧運的霹靂舞者選手需年滿16歲,男女各16名,皆是透過世界錦標賽、洲際運動會或奧運資格系列賽等途徑取得參賽資格。台灣選手孫振透過奧運資格系列賽取得巴黎奧運的參賽名額。

除了奧運,全球還有許多大型霹靂舞比賽,如Red Bull BC One、Battle of the Year等。所以下次當你在街頭看到一群人在地板上旋轉翻滾時,不要驚訝,那不是他們迷路了,而是他們正用霹靂舞展現自己的才華。如果你也想試試,不妨在家裡的客廳練習,但記得移開所有的家具,否則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成為一名不小心打破家裡花瓶的「霹靂新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