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妍芳
鐵盒,是我們那個年代對鉛筆盒的稱呼,因其鐵製而得名。
讀幼稚園時,我的鐵盒先是從年長四歲的哥哥那裡延續來的「老破小」︱︱小叔叔學生時代留下的,比當時正流行的鐵盒小好幾號,蓋與身接合處已斷裂,用細鐵絲綁著,整個盒體鏽成黑色,蓋上的圖案勉強能認出是「真假美猴王」;後來,又換成小叔叔從醫院帶回的塑膠牙具套裝盒,模樣倒是雪白簇新,只是純白底色的塑膠軟皮上紅色粗體字「警惕牙周病」分外刺眼……
那時,我最大的願望便是擁有一個普通的鐵盒,不需多麼嶄新漂亮,只要像其他同學的鐵盒一樣,不引人注目就好。
升小一後,頭腦不聰敏又過分沉迷繪畫的我,學業不盡人意,但因那個塑膠牙具套裝盒也已殘破,且哥哥也是在讀小一時買了新的鐵盒,於是我也央求父親買新鐵盒給我。父親當下沒有答應,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只因家中收入微薄,而我與哥哥同時讀書,開銷較其他家庭本就更大。但我想要新鐵盒的欲望隱忍已久,異常強烈,一旦開口便不達目的不甘休,乞求次數多了,父親鬆口說,期中考試若考入前十名便考慮買,可惜我拚盡全力未能達標。
我沮喪至極,但也自覺地再沒提起此事。不久後,一個秋日周末,父親叫我陪他去花生田拔草,說若做得令他滿意,便給我買新鐵盒。我大喜過望,歡呼雀躍地在田裡一直唱歌,邊拔草邊引吭高歌,快樂的情緒在廣袤的田野久久回盪。
彼時唱了些什麼歌曲,如今早已忘了,甚至那個後來用到高中畢業的新鐵盒是何模樣也記憶模糊了,然而,父親回到家坐在炕沿,一面數買鐵盒的零錢給我,一面笑著對母親說:「活計幹得不怎麼樣,唱了一下午歌。」的情景,即使歷經數十載的歲月風塵,卻始終在我腦海中清晰如昨。
家庭貧困不足懼,當下不優秀也不可怕,因為父母足夠的愛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氣,和不斷成長的動力,而那個童年的鐵盒,正是父親對我無條件愛的證明,凝聚著盈滿的父愛。這段彌足珍貴的經歷影響了我的一生,亦將伴隨我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