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幾年來,台灣夏季氣溫不斷地攀升,民眾頻繁進出室內冷氣房與室外炎熱環境,容易因為血管不斷收縮與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醫師提醒,天氣熱容易造成水分流失,如未適時補充水分,造成血液濃稠,導致血壓升高,恐增加中風、心肌梗塞機率。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劉怡凡指出,血壓控制對於維持心血管與腎臟健康來說非常重要,血壓也要3C管理,藥物治療與健康的生活型態,都是維持血壓平穩的重要因子。
依據國健署資料,全台灣約有4分之1人口有高血壓問題,超過65歲以上長者更高達3分之2的人有高血壓症狀。劉怡凡強調,高血壓是造成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及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因子,不少民眾以為在冬季天冷時才會引起高血壓,其實夏季氣溫上升,血管擴張也會引起血壓的變化。
劉怡凡表示,應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建議每日起床後及入睡前各測量1次。針對血壓量測,可參考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所提倡的「722原則」,即連續測量7天、一天測量2回(起床後及入睡前各1回)、每回測量2次。至於何時應開始建立量血壓的習慣?他建議,18歲以上至少一年測量1次血壓,40歲以上應每天定期測量血壓,由於高血壓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性,故有家族病史民眾,更應注意血壓變化。
劉怡凡提醒高血壓病人,務必遵循3C自主管理原則,1. Check:規律測量血壓,每日固定時段量測血壓。2. Change:改變生活習慣,建立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3. Control:控制血壓,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及定時回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