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首重潤肺養陰 吃白色食物防秋燥 陳玲芳 |2024.08.07 語音朗讀 10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立秋保養茶飲百合麥冬杏仁茶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立秋時節,食療上可以「養陰」的白色食物為主,如水梨、白木耳、山藥等。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天是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師提醒,正值成長期的青少年,以及皮膚、呼吸道容易過敏的患者,在此時節要注重潤肺、養陰、防秋燥,「百合麥冬杏仁茶」為最佳養生茶飲。翰鳴堂中醫診所醫師吳文誠表示,秋季養生首重養肺,因為在這個時間點,季節正從酷熱難耐的夏季,漸漸轉往乾燥涼爽的秋天。值此過渡季節,夏季的「暑溼」和秋天的「秋燥」混雜,早晚高溫外,日夜溫差又大,對人們的呼吸道、皮膚挑戰極大。另外,立秋介於節氣上「由陽入陰」的起點,升發的陽氣,至此開始漸漸收斂,也因此,在這個時間進補,較不易上火或發炎,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尤為重要。秋燥乾癢 少吃重口味料理吳文誠中醫師認為,秋季主導的主要病機是外感六淫中的「燥」,又名秋燥,容易侵襲如口鼻、咽喉、皮膚,而產生咳嗽、喉嚨發癢、異物感、皮膚乾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新冠後遺症、呼吸道病毒感染後遺症、過敏、慢性咽喉炎的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在病毒感染發炎後,呼吸道會處在水分流失、耗傷津液的狀態,若未休息調養至完全康復,便容易因為節氣的影響而復發,加重原有症狀。針對此類患者,吳文誠建議,食療上可以「養陰」的白色食物為主,如百合、白蘿蔔、蓮藕、水梨、白木耳、山藥等,並且避免吃容易上火、辛香料過重的鹹酥口味與蔥薑類料理等,才能康復得更完整、更徹底。把握時節 改善呼吸道過敏吳文誠認為,春秋兩季正屬陰陽轉換的時期,又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在秋季適時的進補、增重,能讓青少年在來年順利轉骨、更有長高的本錢。在每年立秋至秋分(約八月七日至九月二十二日)這段黃金時期,若能在常見的健脾、益氣、補腎的藥材之外,再適當加入如紫苑、杏仁、桔梗等「宣肺」藥材於轉骨方中,能為來年春夏的身高增長「最大化」創造更多空間。尤其是素有呼吸道過敏、皮膚、便祕、痘痘困擾的兒少,這樣的治療不只針對症狀,在節氣的助力推動下,也提高了「根治」的機率。 前一篇文章 聰明吃冰少熱量 選剉冰配愛玉 下一篇文章 太熱水分補充不足 中風、心梗恐上身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氧2025.09.1205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8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09【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2025.09.1210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客廳時光寶盒 懷舊療癒延緩退化在家常備中藥急救包 可緩解感冒腸胃不適急性結膜炎當過敏 點錯眼藥加重病情運動搭配正確飲食 增肌減脂事半功倍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胖不只易三高傷心臟 罹牙周病風險增5成 作者其他文章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