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長者交通死傷 近10年增8成

 |2024.08.06
20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偏鄉高齡者搭乘公共運輸,除面臨上下公車搭乘障礙,居住在山地,更加劇步行移動困難,不少人寧可冒險騎車或開車。根據交通部統計,近10年65歲以上長者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自2014年的3.9萬人成長至去年7.3萬人,增加逾8成,其中無照駕駛死傷也從4892人,倍增至去年1萬0213人,均創新高。

為解決偏鄉交通問題,交通部近年陸續推動幸福巴士、幸福小黃和「噗噗共乘」,另有公共運輸計畫予以補助,但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因偏鄉公車普遍班次過少、班距過長或轉乘不便,無法滿足長者乘車需求,僅能仰賴他人開車接送,甚至無照仍選擇繼續使用私有運具,導致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增加。

幸福巴士 空駛率過高

決算報告指出,去年度獲補助的幸福巴士(小黃)中,有73條路線空駛率逾5成、261條客座利用率不到5成,與實踐偏鄉交通正義原意未盡相符。

決算報告分析,截至去年底,符合準極限村落(55歲以上人口占50%以上)有318個村里,其中位於偏鄉者有111個村里,公共運輸涵蓋率未達目標值91%者有50個村里,占45.05%,涵蓋率未達5成者更有10個村里,而當地人口年齡已屆普通駕駛執照有效期限(75歲)者均逾1成。

此外,非偏鄉也有逾5成村里公共運輸涵蓋率未達目標值,涵蓋率未達5成者也有28個村里,但因戶籍人口密度未符內政部偏遠地區定義,導致未列入公運計畫偏鄉公共運輸服務改善範圍。

缺醫師 須赴外地求診

另比對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資料,發現有77個公共運輸涵蓋率低於目標值的準極限村落,位於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其中31個準極限村落所屬鄉鎮區僅有1名醫師能提供診療服務,凸顯高齡長者有赴外地就醫交通需求。

對此,交通部表示,公路局將函請地方政府將人口老化程度、高齡者交通事故熱區及醫療資源布建情形,納入公共運輸服務改善規畫參考。

長期關注偏鄉交通的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侯勝宗說,交通部公共運輸政策都以定班、定線、定點規律性輸送,但到地廣人稀的偏鄉就會被認為不好用,可能是時間無法配合、沒有銜接交通、無法跨區使用等。

審計部則建議,應強化目標客群需求調查,或參考花東地區噗噗共乘以社工蹲點模式訪查搭乘需求,並依需求人次擇選適切車型,兼採彈性或預約等多元公共運輸服務模式,妥為規畫路線班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