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耳悅】 聲音影響身心健康

  |2024.08.04
310觀看次
字級
長期處於噪音汙染,除了可能損害聽力,還會增加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圖/123RF
研究發現,生活在機場附近的人比居住在安靜社區的人罹患中風的風險高出7%。圖/123RF
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有讓人感到愉悅的音樂,也有令人心生煩惱的噪音。圖/123RF
音樂治療是建立在聲音的能量上,藉由專注聆聽音樂,達成治療或改善身心狀況。圖/123RF
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日常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樣的聲音,從一早起床的鬧鈴、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聲、工作時辦公室裡的談話聲,甚至到賣場購物時的吵雜聲等。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有讓人感到愉悅的音樂,也有令人心生煩惱的噪音,一天24小時當中,人們總是無意識地接收這些聲音而不自覺。事實上,聲音本質上並無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對身體的影響。

聽覺生理機制

有關聲音與聽覺如何產生得從耳朵說起,聽覺由3個部分組成:外耳、中耳及內耳。每個部分都有重要的功能,最後會將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傳達到大腦轉成可以解讀的信息。聲音傳導的過程,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從周圍環境接收到聲波並傳入耳道,聲波進入耳道後再傳送到耳膜產生振動,而聲音傳入的過程在內耳結束。

由聲波帶動神經末梢將聲波的振動轉換為訊號,傳遞給大腦並予以解讀,所以聲音是指聲波的震動,不同的聲音取決於震動的頻率與強度。但事實上,聲音的好壞是由身體決定,而且影響的層面,可能比想像中的超出更多,不僅是在身心靈及認知行為上,甚至會影響生理健康。

聲音影響身心

聲音如何影響身體?據研究指出,聲音對人體的影響,第一是生理影響,聲音會影響賀爾蒙分泌,增加心跳與呼吸速率,例如叫人起床的鬧鈴聲,會讓身體產生警覺的反應,相反地,輕柔舒緩的聲音則能幫助睡眠。第二是影響心理,以音樂為例,激亢的音樂能帶動情緒;悲傷的音樂則使人落淚,大自然的聲音也有同樣的效果,像是悅耳的鳥鳴聲,能令人感到諧和寧靜。

第三是對認知的影響,人能夠聽見的音頻其實不大,對於聲音的專注度更低,若是同時出現不同的聲音時就容易降低專注力。第四是對行為的影響,據研究指出,開車時聽節奏強烈的重金屬音樂,腳可能會不自覺地跟隨快速的節拍加速油門。由此可見,聲音對身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若要提升生活品質,改造周遭環境的聲音,能夠進一步帶來健康。

影響健康層面

在環繞吵雜的世界裡,要如何面對生活中這些聲音?有研究指出,噪音會使專注力下降,而習以為常的環境噪音,可能對大腦造成傷害,對學習產生干擾。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因暴露在噪音造成的影響,包括高血壓、認知衰退、慢性疾病或早逝。長期處於噪音汙染,除了可能損害聽力,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有一項針對100多萬人的調查研究發現,生活在機場附近的人比居住在安靜社區的人罹患中風的風險高出7%。

研究人員從噪音影響心血管發生病變的過程中,發現原因在於動脈與血管的內皮細胞的劇烈變化。這些生理組織可能會從健康變成受刺激的狀態,因而引發炎症,產生潛在的嚴重後果。噪音影響血管的原因是,當噪音到達大腦,會刺激2個重要的區域,即解讀噪音的聽覺皮層與管理因噪音而產生情緒回應的杏仁核。如果噪音變強,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杏仁核會活化身體受到威脅時作出的「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應激反應,因此使人情緒無法保持平靜與放鬆。



好音樂有益健康

日常生活中要完全隔絕聲音干擾,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容易的事。了解有關噪音的不良影響之後,有人會問:那麼音樂呢?其實,好的音樂屬於「有益噪音」。但怎樣才能善用聲音的功效?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研究指出,音樂治療是建立在聲音的能量上,藉由專注聆聽音樂,達成治療或改善身心狀況。

何謂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輔助醫療,能預防疾病、減輕疼痛及壓力,可以協助表達情感、促進肢體復健,也能正面影響心理狀態、增進記憶認知及舒緩情緒。音樂治療在言語及精神復康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音樂療法的特色是在音樂的變化與應用,對於接受治療的對象而言,每一次治療都是不同的體驗,既能滿足身體及心理需求,同時亦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並降低侵入性治療的副作用風險。 醫學上使用音樂療法從古希臘時代就存在,至今已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自然療法,據實驗證明,音樂治療在解決身心、情緒、社交及認知問題方面具有效果。

對身心健康有益

音樂治療有什麼好處?從生理來說,患有糖尿病、心臟病或癌症的人,都能從音樂治療中受益。音樂治療對許多慢性疼痛也有效果,慢性疼痛可能導致憂鬱、壓力及焦慮指數升高,音樂治療可以緩解不適,甚至可用於新生兒,它可以活化大腦,幫助幼兒的神經發展。

在心理層面上,音樂治療對陷入困境的人也有幫助,藉此調節行為與情緒障礙,焦慮與創傷經歷。而音樂治療對自閉症類群障礙者來說也特別重要,因為音樂治療通常是自閉症患者與外界互動的一種方法。此外,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來說,它可能有助於解決記憶問題。

作為一種有效的療法,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MRI)觀察音樂對大腦的影響,發現人們在聽音樂時,會活化大腦與記憶、運動及情緒關聯區域的活動。據研究指出,聽音樂能讓身體釋放多巴胺、血清素及有助於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簡言之,音樂療法是一種心理健康模式,能幫助人們在不服用藥物的情況下,為身心健康提供安全的自然療癒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