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將在明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有短期居家照護業者抓住「亞健康」商機,成立「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照顧者可線上預約照服員,陪伴長輩就醫、復健,甚至是生活陪伴類型的逛街、運動、喝咖啡等,使用率高達97%,避免整天獨自在家,也有助提升長輩與照顧者生活品質。
平台創辦人陳宏益說,平台是專門為高齡家庭所設計,尚未達到失能的「衰弱」或「亞健康」族群,也有被照顧需求,平台可提供安全、方便的選購體驗,讓照顧者選擇符合需求的照服員。
平台總經理劉詩瀚指出,除了生活陪伴外,陪診、復健、洗腎等醫療陪伴,需求達29%;各種「臨時性的照顧」,包含照顧者喘息、外籍看護請假代班等等,需求20%;及出院後居家療養、復健照顧,需求率6%。
劉詩瀚表示,現在不少長輩是「老老照護」,例如媽媽照顧爸爸,孩子怕媽媽累倒,就會透過預約照服員來讓媽媽喘息。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林金立表示,對於尚未達到長照失能程度,卻仍需要生活支援的長輩,這樣的服務可以作為一種互補機制,例如陪伴長輩購物、訪友等,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需求跟市場性,對此樂觀其成。林金立提醒,民眾在使用這些媒合平台時,還是要留意相關口碑、平台提供服務時,有沒有對應的責任承擔或稽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