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部昨公布今年1至5月道路交通事故,共16萬0249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9%,21萬4124人受傷、1193人死亡,均較去年同期下降。雖然機車、高齡者、酒駕、兒少也都較去年同期減少,但行人累計死亡人數1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人、2.6%,其中以65歲以上占74%最多。
對於行人死亡增加,交通部長李孟諺表示,是否提高行人罰則要視整體狀況考量,會先要求各縣市檢視,是否有路口間隔過長,導致行人貪圖方便違規情形。
交通部分析,1至5月行人死亡人數以高齡者為主,共有118人,凸顯中央及地方對高齡行人應多加重視;肇車種以小型車占58%、機車占35%較多;前3大肇因分別是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車輛未依規定停讓行人、駕駛恍神緊張或心不在焉。
未停讓行人 中、桃、高、竹較嚴重
交通部點名,桃園市、台中市、新竹市行人違規穿越道路,以及台中市、桃園市、高雄市及新竹市車輛未依規定停讓行人較為嚴重,要求縣市須加強執法強度與宣導。
交通部指出,今年1至5月整體死亡人數以新竹市增加10人最多,台中市減少26人最多;每10萬人整體死亡比例最高為屏東縣13.2人、比例最低為連江縣0人。
另外,行人死亡人數也是新竹市增加10人最多、台中市7人次之,再其次為高雄市增加4人;每10萬人行人死亡比例最高也是新竹市2.4人、比例最低為連江縣及金門縣,均為0人。
行人違規 專家籲加重罰則
今年1至5月雖然整體交通死傷件數及人數均下降,但行人死亡卻不減反升,有專家認為,前兩大肇因「行人違規」跟「車輛未停讓行人」可能相互影響,交通部應同步加強人車相互尊重文化;另外,若行人違規持續是行人死亡主要原因,確實就有必要在充分宣導情況下,研擬加重行人違規罰則。
交通學者、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從行人死亡兩大肇因來看,行人違規跟車輛未停讓行人可能相互影響,像是行人違規可能導致車輛更不願停讓,宣導停讓文化反而讓行人風險意識降低等,交通部也應同步加強人車相互尊重文化。
此外,由於高齡化社會是必然趨勢,在高齡者死亡部分,建議透過社區化加強長者交通觀念及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