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夏食漿水透心涼

文/朱振藩 |2024.07.29
349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唐代名臣魏徵,特別愛食「醋芹」,此物常見北方,它是一種漿水,我曾品食數次,真是涼沁心脾。有次吃漿水麵,其特殊的美味一直縈繫我心,盛夏尤其如此。

漿水又稱酸漿、米漿水,乃一種酸味的白色或略呈白色的汁液,具乳酸清香,多用於調味或作清涼飲料,亦用於點豆腐。每見於西北地區,隴南、隴東所產尤為知名,一般為家庭製作,常見於夏日,間有飯館製作並出售者。

周代之漿水,《周禮》等古籍已具體記載,用水浸粟米製成,或稱之為米醋、酨漿,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寒食漿法》,記述古代漿飲之法甚詳。及至近代,製法多種,甘肅所製者,主要為:取蔬菜切碎,煮熟置缸中,另以麵粉或豆麵煮成稀糊(米湯亦可),再行倒入缸中,加適量冷開水,攪勻之後加蓋密封,夏天僅需兩、三日即可製作完成,揭蓋見白花浮於漿面,酸香撲鼻,便可食用。而在製作時,再添入原漿水,俗稱酵子或引子,風味更好。如果任其自然發酵,也行。

製作漿水時,所用蔬菜以苦菜、芹菜等較為常見,其他各種葉菜(如白菜、蘿蔔纓、包心菜、油菜等)及至野菜(薺菜、米蒿子,包括槐牙、皂莢樹芽、楖葉、白楊葉等),均是良品,各有風味。然以水芹最佳。

漿水一旦製成,具有適口酸味且帶清甜麴香,極為涼爽可口,民間在運用時,常充作主食調味。其在使用時,鍋中加少許油炒蔥花,加漿水燒沸,稱之為「熗漿水」。而以此作為麵條的湯水,叫做「漿水麵」,為農家常食,也用以款待親友,盛暑時尤然。除麵條外,用此法亦可製成「漿水麵魚」、「漿水散飯」、「漿水攪團」、「漿水拌湯」等主食,若以漿水中的酸菜下飯,實為可口佳餚。還有一些地方,夏日田間勞動,會用漿水當作飲料,藉以清腦驅熱解暑,據說效果相當地好。

富含乳酸(乳酸鈣)和麩氨酸鈉、醋酸乙酯等成分的漿水,妙在生津適口,能抑制腐敗菌的生長及毒害,是以中醫認為它味甘酸性涼,具有調中和胃、化滯止渴等功效。因製作簡易,取材方便,尤受歡迎。由於漿水樸實無華、厚道無私,故王崇熹在《鄉風食俗》一書中指出:「用水芹菜捂的漿水菜,清脆芳香,美味可口,我們都愛吃。」

這漿水菜的吃法,多種多樣,最常涼拌著吃。將菜從漿水中撈出、剁碎,放進鹽和辣子,吃起來酸中帶辣,極為解饞;如就著玉米糝吃,堪稱絕配。夏季烈日當頭,暑氣悶熱,再佐飲一碗酸而不烈、氣味芬芳的漿水湯,那種痛快勁兒,怎一個「爽」字了得啊!

至於那一食難忘的「漿水麵」嘛!我可是情有獨鍾,一食難忘。它是「『下里巴人』飯,不吃者絕不吃,喜吃者死都要吃」,「一向被視為賤食。殊不知『漿水麵』味在於淡,淡方是食物本味、真味……」知名作家賈平凹如是說。

他另表示在製作時,「麵條下鍋,漿匯鍋亦可,麵撈碗澆漿亦可,以口味而定,但絕少不了葷油、蒜苗。冬吃能取暖,夏吃能消暑。萬不可再加醋,有醋則澀。」旨哉斯言,道出關鍵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