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奈貧民窟的基礎設施落後,經常無水可用。圖/法新社
當局希望把清奈打造為「千水池之城」。 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美國環保署(EPA)示警,若當前的氣候變遷趨勢及用水模式維持不變,美國將面臨水資源耗盡的危機。官員與專家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之際,印度清奈以創新方法對抗缺水危機,足以成為美國及世界各地水資源保護的典範。
清奈位於印度東南部,緊鄰孟加拉灣,是孟加拉灣沿岸最大的城市;2019年,擁有1100萬居民的清奈爆發一場水資源危機;由於連年季風導致降雨量不足,加上同年5月~6月持續的熱浪,使印度陷入嚴重乾旱,水資源極度匱乏;該年6月19日,包括清奈在內共20座城市相繼宣布「Day Zero」,因為向該市供水的主要4座水庫皆已乾涸,導致自來水供水系統完全失效,民眾須排隊向政府領取每日配額的用水量賴以維生,政府也啟動「水罐列車計畫」,由其他地區長途運載250萬公升的乾淨用水,為清奈解決缺水問題。
這場災難,促使當局決心避免另一場災難,也隨即啟動打造綠色都市的基礎設施建造計畫,以保護其天然水源,避免地下水耗盡。此外,印度國會議員也提出海水淡化、收集建築物雨水等方式來應對未來水資源危機。
清奈阿卡什恒河信託雨水中心(Akash Ganga Trust Rain Center)的主任拉格哈凡(Sekhar Raghavan)表示,相關機構正持續開發永續的廢水處理及雨水處理技術,以保護水資源,同時防止水患。
拉格哈凡指出,當局的目標,是在清奈廣設蓄水池,把這座城市打造為「千水池之城」;這項計畫的宗旨是以收集雨水、植被溝渠與厭氧處理等方式,開發一種永續的水平衡模式。
拉格哈凡是氣候變遷永續解決方案的專家,他表示,他數十年前就提出收集雨水的概念,也不斷遊說政治人物及社區主事者制定政策,要求住宅、建築物擁有永續系統。
拉格哈凡指出,許多城市居民不願意為了永續,犧牲豐富、便利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創立阿卡什恒河信託雨水中心,為民眾、企業提供資源,幫助他們了解收集雨水及維持生態健康的好處。
另一項水資源保護計畫,則是建造新的供水系統,把雨水、洪水引導到沉澱器中以分離固體廢物。隨後讓水流入厭氧池,再經由管道流經人工溼地,由種植在潮溼環境的植物吸收氮磷鉀;這些淨化過的水最終會回到地下含水層,為地下含水層提供補給,並形成閉鎖的供水系統,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美國環保署水務辦公室的官員指出,美國人口在過去50年增加了1倍,預計2024年至少有40個州出現水資源短缺。清奈的創新方案為美國提供寶貴的經驗;官員說:「美國城市系統的設計方式是盡快排出街道上的水,現在,我們正嘗試在許多地方重新設計,改善全國的供水及修復老化的水基礎設施,並建造雨水收集和閉鎖供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