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的戒學(16)

文/星雲大師 |2024.07.21
590觀看次
字級
佛光會是以「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無明、發願普度眾生、建設人間淨土」為修行目標。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20)佛光會員如何教育子女

養成信受的教育

養成禮貌的習慣

養成護生的觀念

養成勤勞的本質

養成感恩的美德

養成佛法的認知

養成合群的性格

養成信仰的情操

4.佛光會檀講師應具備的條件

正知正見

信戒定慧

因緣果報

團結理念

慈悲和淨

功德清望

權巧方便

口才敏捷

態度莊重

音調誠懇

五戒受持

家庭美滿

以上所列之國際佛光會的宗旨、信條、精神、方向、目標等,主要是為了讓全體會員對「國際佛光會」有具體而深入的認識,進而凝聚共識,做為大家推展佛光會的共同依循。

國際佛光會自創會以來,每二年召開一次世界會員大會,平時的協分會則會議不斷。每次召開各種會議時,都有一定的開會程序,並且要宣讀「會員信條」,為的是提醒會員應該實踐佛光會的宗旨。此中包括信仰三寶、弘傳佛法、家庭人事、生活行儀,以及平日參加活動、自我修持、會員往來等行事的準則。

尤其身為佛光會員,知見要正確,須知佛光會是以「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無明、發願普度眾生、建設人間淨土」為修行目標。如果人人都能確實奉行實踐,則對個人的修養、人緣、道業等,必能有所增長。

5.人生百事

◎生活十事

(1)每天至少閱讀一份報紙,了解時事;至少閱讀一本好書,要做書香人士。

(2)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為要正派;早晚起居要定時,每日三餐要定量。

(3)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五千步。

(4)遠離菸酒色情毒品,生活自治自律。

(5)惜福節儉,不亂用,不濫買。

(6)養成良好的習慣,不亂吃零食,不亂發脾氣,這才是優生保健的方法。

(7)每日吃飯要三稱念,居家飲食要五觀想。

(8)八千里路雲和月,生涯中,要有托鉢行腳的經驗,也就是自助旅行。

(9)在一生當中,應該有一至二次,將身邊的物品全部送人,體會空無一物的境界。

(10)掌握時間,善用空間,和諧人間;三間一體,人生不空過。

◎立身二十四事

(11)人要給人利用,才能創造價值;人要學習活用,才能留下歷史。

(12)因緣果報,不可不明;窮通禍福,不可不知。

(13)建立正知正見,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

(14)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許、自我的目標。

(15)人生至少要有三張執照,例如:駕駛(汽車、開船、飛機、火車)、烹飪、水電、會計、電腦、打字、醫療、護理、教師、律師、代書、建築……

(16)一個人要會講、會寫、會聽、會看、會想、會笑、會唱、會畫、會做……全部都會最好,否則至少也要會得一半以上。

(17)做什麼像什麼,千萬不可做什麼不像什麼。

(18)他物不貪,自財不吝,只要奮鬥努力,一切自會隨因緣而來;懶惰懈怠,煮熟的鴨子也會飛去。

(19)觀察力要敏銳、周全、寬宏、圓滿,還要有新思惟、新想法、新觀念、新作為,尤其想法要有一、二、三、四的內涵和層次。

(20)經常將歡喜、慈悲、榮耀、成就與人分享。

(21)不說是非,不傳播是非,不計較是非,更不要為是非患得患失。

(22)懂得自律、自覺、自悟,具有恆心、毅力、樂觀、勤奮,並且樂於結緣施捨,前途就有光明。

(23)能控制情緒,不隨便跟情緒起舞,尤其行止要用理智決定;因為情緒是一時的,人生是百年的。

(24)人生要能計畫時間,利用時間,不要虛度時間,胡混光陰。

(25)精進努力,奮起飛揚;不要留戀過去,要展望未來。

(26)凡事不一定要求助他人,先要求助自己;以身作則,可以決定一切。

(27)改變陋習,創造前途,不要等待機遇。

(28)要會找工作裡的歡喜、快樂,還要會把歡喜、快樂傳播給人。

(29)生氣、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心平氣和才能做人處世。

(30)寧可不聰明,不能不明理;寧可沒有錢,不可以沒有慈悲。

(31)該主動,不可畏縮;該思考,不要魯莽。

(32)事無絕對的難易,努力,難者亦易;懈怠,易者亦難。

(33)去除私有的觀念,把自己付予公理、公義、公平、公有。

(34)要有力量和智慧抗拒世間的誘惑,如財色名食等,尤其不要用感情處理公事,應該要以道義、公平決定人事。

◎處世十三事

(35)利益的前面,要能想到別人,不為利益而出賣別人。

(36)不稱己善,不宣人過,人間諸事,都如過眼雲煙。

(37)凡事只問是非,不問利害;是非是有定律的,利害是自私的。

(38)不為討便宜而侵犯別人,甚至要讓別人討一點便宜。

(39)不要為逞己之快,而用口舌諷刺別人,要能給人歡喜、給人幫助、給人讚美,讓人認同。

(40)不要為忌彼之好,而用計謀打擊別人,要能尊重效法,隨緣隨喜。

(41)對事業要有計畫,對金錢要會運用,對感情要能昇華,對功名更要淡化。

(42)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

(43)毀辱榮譽自然有之,一切要自我淡化,怡然自得。

(44)做人要厚道,隨時給人留下轉圜的餘地;給人留有空間餘地,才能適時善用,同時也是為自己留下日後的方便。

(45)對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對朋友要肯不念舊惡,對好事要做不請之友,對社會要會不變隨緣。

(46)要訓練忍耐的力量,對於外境能夠認識、接受、承擔、負責、化解、去除,進而修學「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轉化成為力量和智慧。

(47)能承受外境加予自己的壓力,而且不覺得有壓力的存在,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