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要到十一月才揭曉,氣勢如虹的川普只是用大白話說出了台灣在他心中的地位。但如果翻過來看看現任總統拜登怎麼說,恐怕沒有更好。拜登今年六月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一改過去明確會保衛台灣的說法,而是改稱若中共攻台,美國不會不保衛台灣,但不會直接派兵。由「戰略清晰」回到「戰略模糊」,這恐怕也是深信美國保台論的政客另外一擊。
大難不死的川普,六月底接受《彭博》商業新聞專訪時拋出震撼彈,記者問他如果中共侵台,美國會不會保衛台灣?
川普提出兩點,一是經濟論,他說台灣很富有,而且台灣搶了美國百分之百的半導體產業,要美國保衛台灣,對美國來說會不會太愚蠢?就像買保險,台灣要付錢。二是地理論,美國距台灣九千五百英里,中國大陸距離台灣只有六十八英里,中共可以轟炸台灣,言下之意指美國遠水難救近火。
川普很得意的說,這就像買保險。他把同樣概念用在俄烏戰爭上,要美國保衛歐洲,同樣得先付錢。
在川普心中,維繫一個自由民主的世界並非他的核心價值,外交專家形容川普主義是「交易式的外交政策」,川普是生意人,所以位於地緣政治的利害關係國家,都對未來若川普當選後美國重新回到孤立主義,開始提心吊膽。
先不論軍事衝突的假設,光憑川普一席話就讓台積電股價連跌,美國七大科技公司股價也跟跌。
沒想到拜登政府隨之加碼,揚言對中國大陸輸出高科技設備的各盟國公司祭出最嚴厲的制裁,讓荷蘭和日本被點名的公司膽戰心驚,擔心下一季的財報前景。
拜登自二○二一年就任總統以來,雖然四度在接受提問時,表示會以軍事捍衛遭受北京侵略的台灣,有時甚至以簡短的「會」來回答。
可是在今年六月接受《時代雜誌》專訪,他改變了說法,說美國不尋求台灣獨立,如果中國大陸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也不會不防衛台灣」;不排除要動用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和派遣陸、海、空軍力到台灣有「明顯差別」。
這個明顯差別就是美國不會派出自己的子弟兵到台灣戰場,只會提供台灣武器,命還是要台灣人出,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一直要台灣增加國防支出到百分之五,把台灣打造成美國在東亞第一島鏈的軍火庫。
大家記憶猶新,川普曾狂言形容中國是「超硬辦公桌」,台灣只是個筆尖,他也主張對台灣實施關稅,尤其他向來反對雙邊貿易協定,如此台美正在談判的二十一世紀經貿協定框架,隨時都有可能飛進來一隻黑天鵝。
民進黨政府向來「親美反中」,把賭注全押在美國身上,不願去經營改善兩岸關係。現下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掌權,都得認真面對美國選民以「美國優先」的思惟,要不用更高的價錢繼續買更多的美國武器,要不就把台灣人命賭在人人一支掃把之上,跟對岸拚到你死我活。
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說的更坦白,他不會派兩個擔任軍職的女兒去保衛台灣,台灣必須自己增加國防支出。
共和黨現在已成了川普的一人黨,他欽點《絕望者之歌》的作者參議員范斯擔任副手,范斯轉向支持川普早就是個民粹主義者,這對台灣來說,恐怕也不會是個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