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後天肝炎多來自於服用過量的藥物,如感冒、止痛藥等,尤其飯菜重覆加熱也會累積毒素,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袁嘉明昨日指出,肝指數偏高代表肝臟發炎或肝細胞有過多死亡或損傷,反覆發炎恐會出現肝硬化,肝的代謝功能受到影響時容易疲勞、沒精神。
肝臟發炎原因來自於病毒性、先天性、後天性等。病毒性指的是A、B、C等種類肝炎,需抽血經檢驗確認。
至於先天性肝炎的發生有自體免疫性肝炎,也就是自身的抗體會攻擊肝臟,但須透過後天環境因素誘發,如衰老或是化療等導致,也可能是接種疫苗或體內銅離子或鐵離子代謝異常。
先天膽道系統問題,若膽道有畸形或發育不良易造成阻塞,使得膽汁無法由肝內排到腸道,大便顏色呈現灰白色;若未處理,膽汁長期鬱積在肝臟內,將會導致肝硬化甚至死亡等。
至於後天造成的肝炎,袁嘉明說是門診常見的類型,以服用過量藥物所引發的案例,例如有些人服用感冒藥、痠痛藥等或止痛藥時,肝指數也跟著升高。
還有,民眾習慣重覆加熱飯菜也會累積毒素,袁嘉明表示,臨床上曾有患者以為飯菜煮過後放在冰箱即可保鮮,連續兩天加熱食用,卻被送入加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