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講究論述邏輯的客觀性,價值標準的一致性,及判斷分析的一貫性。做為新聞媒體,也理當如此,才得以建立公信力。而政治人物尤當謹守一致的標準,才能讓支持者得以建立信任。而長期的信任,是政治的必要,無論是政權還是政治人物。「民無信不立」是古老的守則。
而這些年來,政治上的雙標與媒體的雙標,卻多到讓人難以置信,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媒體與政客的標準所在。失去了信念與價值的政治,到最後只剩下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政治人物的多重人格更瀕於破產邊緣。
最明顯的是歐美的媒體與評論,對於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白俄羅斯等世界局勢的說法,充滿了自相矛盾。北約峰會時,發表了華盛頓宣言,明確把中國列為利益威脅,敦促中國立刻停止對俄羅斯的戰爭支持。但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莫迪正在莫斯科訪問,與普亭會談。北約的說法又是什麼呢?他們說這是「印度的多面向外交,印度利用兩邊的矛盾討好取利」。為什麼印度和俄羅斯擴大交往、領導人會談,乃至於增加經貿關係,卻不被列為對俄羅斯的「戰爭支持」呢?如此自相矛盾,讓人忍俊不禁。
再如普亭訪問的北韓和越南。不斷批評中國援助俄羅斯的歐美政客媒體,此時開始分析:這是俄中之間內部矛盾的顯現,普亭和習近平鬧矛盾,所以普亭訪北韓、拉攏越南,中俄矛盾將更加激化。但如果中俄如此矛盾,又憑什麼指控中國是支持俄羅斯對付烏克蘭呢?為什麼中國不是像印度,只是單純的貿易行為?
在歐美制裁下,中國所能出售的已限定在「非戰爭物質」,通過歐亞大陸橋運輸往俄羅斯,那麼它與印度的差別何在?這中間有沒有一個客觀一致的判斷標準?如果沒有,難道這樣的指控可以變成實質性的制裁嗎?
這其中所顯現的,讓講究客觀公平的學界難免感覺不公。所有的一切,最後都指向北約和美國要建立一個新的冷戰圍堵體制,把俄、中、伊朗、北韓、白俄羅斯等,切割開來,而不被劃入這個冷戰對抗系統的,例如印度、越南,就裝做視而不見,用另一套標準來評斷。
這種自相矛盾的話術,顯示出它只是依照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說東道西,完全沒有一定的標準。這種雙標的說法,在國際上愈來愈明顯。而過去歐美最喜歡強調人權、民主、平等、自由等普世價值,在以哈戰爭中,面對以色列對平民與醫院的狂轟濫炸,死亡的孩童與婦女已達數萬人,而歐美國家一無作為,對死亡視而不見,如此冷血,如此偽善,如此難堪。
在整個國際社會的雙標下,這個世界原有的普世價值幾乎完全破滅、崩潰了。說起來真的很悲哀,過去受敬重的國際媒體,無論是英美的大報或電視台,至少在傳播學界還被視為比較客觀公正的,這幾年來已漸漸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更失去應有尊嚴,變成歐美政權的傳聲筒。在這個過程中,更難以挽回的是:愈來愈多的普世價值正在不斷解體。在全球霸權的語言操弄下,政治鬥爭、冷戰圍堵取代了應有的價值判準,這恐怕才是當今世界最應該擔心的。
那些過去堅持的人性、人道、公平、正義的價值,正在不斷崩毀,這才是這個世界未來真正危機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