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帽融化拖慢地球自轉 白天變更長

 |2024.07.18
81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17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極地冰帽融化導致地球自轉速度變慢,白晝長度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增加。

這份研究刊登於美國學術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其共同作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艾德希卡里(Surendra Adhikari)表示,從格陵蘭及南極洲流出的水導致赤道周圍質量增加。

另一名共同作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索加(Benedikt Soja)說:「由於質量遠離旋轉軸增加了慣性,(地球)最初的快速自轉因此變慢。」

一天長度的變化以毫秒為單位,但這足以潛在地擾亂網路流量、金融交易及GPS導航,所有這些都依賴精確的計時。

由於月球對地球海洋、陸地的引力牽引,地球一天的長度,在地質年代一直在穩定增加。然而,由於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格陵蘭島及南極冰蓋融化,將高緯度地區儲存的水重新分配到世界海洋中,導致赤道附近的海洋中出現更多的水。這使得地球變得更扁,或者說更胖,從而減緩地球自轉並進一步延長了白天。

太空與地球導航 將受影響

最近的研究也證明人類對地球的影響,該研究表明水的重新分配導致了地球自轉軸(北極及南極)的移動。其他研究表明,人類的碳排放正在縮小平流層。研究也指出,如果地球自轉速度變慢,白晝長度將從標準值8萬6400秒增加幾毫秒。

1900年至今,氣候促使白晝延長大約0.8毫秒。在人類繼續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最糟情境下,單單氣候因素就會在2100年底前,使白晝時間比前述基準值多出2.2毫秒。

這似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也肯定不是人類能感知的變化,然而艾德希卡里指出:「這勢必會對太空與地球導航造成許多影響。」

隨時確知地球定向是與太空船聯繫的關鍵。例如已遠超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旅行家(Voyager)1號及2號,即使它們的天線只是稍微偏移1公分,其訊號抵達時可能已偏離目的地好幾公里。

此外,這項研究是利用觀測及電腦重建,評估冰層融化對白天長度的影響。時間為1900年~2000年,速度在每世紀0.3毫秒~1.0毫秒(ms/cy)變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