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桃花源裡的人間煙火

文/葉含氤 |2024.07.17
582觀看次
字級
徽州呈坎小巷及村落一隅 圖/葉含氤
徽州呈坎小巷及村落一隅 圖/葉含氤
桃花源裡的人間煙火 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我在迂迴的巷子裡來回穿梭,歷史與歲月築起了高牆。有些門開著,明明堂堂地顯示屋內擺設,有些門則是落了個鎖頭在上方,想必主人已遠行他方,又或許是無人問津的人去樓空。

這裡沒有現代建築,都是清一派的老徽州風格,馬頭牆、粉壁、黛瓦,多數牆面斑駁凋敝,洇染了點點黑漬。一般來說,黑,總讓人不喜,覺得髒,又或許覺得舊,然而在逼仄狹長的巷弄間,這樣的牆面,彷彿讓人看見如長河流轉的光陰,與人們一世又一世走過的痕跡。

在現代這種工商業社會,有些文化悠久的古鎮如今已無古意,沿街商店琳琅,販售著同質性高的商品。但呈坎不是,它可貴之處在於商店少,商業化不重,大抵還保留著舊時樣貌。

但世間事都是這樣的,有一得,便有一失。畢竟村民要營生,男人可以外出工作,而守在村中的婦女也需要收入,於是呈坎風行一種行業,叫做「導遊」。不知道是不是這村莊有官方的樣板式課程,反正當地婦女學會一套規格統一的導覽說詞,用來與外人介紹這村莊,以謀取薄利。很多遊人以此為弊病,但我只是個過客,知道這情況也就好了,若有需要解說就請人講,不需要就不理會,更何況她們也沒有強迫推銷似的抓著我不放。

這些婦女看起來不像城裡人亮麗出色,甚至老土老土的,但介紹起呈坎來也有腔有調有板有眼,很有自信的一點也不畏怯,而我確實也從其中一位婦人口裡獲得一些關於這村莊的知識。像是:正廳的擺設象徵什麼;揚州八怪羅聘的祖屋在哪裡;什麼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拐彎枺角。路過一面寫著大字的牆時說:這是文化大革命時留下來的標語……。總之她說得很中肯,不是沒有根據的胡言,我聽得很有趣味。

呈坎村不大,當地居民也不多。那一日我在村里走過幾回,因為是非假日,遊客稀罕,村人很容易地記住我的臉,知道早晨已有人為我解說過,用句玩笑話說就是「已入過坑」,於是我躲過了群婦的夾道「相迎」。這些婦人,上至八十歲,下至三十歲,她們每日等候遊客進村,為的是帶他們走村中如迷宮似的巷子,當然,要錢的。

我在呈坎一整日,早上逛完幾個著名景點後,下午就從核心區域走到邊沿地帶。呈坎號稱九十九條小巷,我大概走了九十六條,有些巷子反覆走,有些僅走過一回。在窄巷仄弄間,偶爾從人家廚房外經過,看人持勺做菜;偶爾從廳堂前走過,看人無所事事地閒坐家門。見了這種景象,我多是步履匆匆地行過,帶著一種非禮勿視的道德感。在一個僻靜的巷子,一位婦人問我要不要參觀她家,說她家是明朝的屋子,我雖好奇,但還是覺得不妥,沒有應諾。

我沒有目的的悠晃,偶遇一輛載著雜貨的三輪車沿巷叫賣,叫賣的對象不是遊客,而是村里的大媽大嬸。有人招呼,老闆停下,我看見四五位老婦圍在三輪車後面的商品堆挑選著。車上多是衣服褲子,她們看到合意的,就在巷邊光天化日大咧咧地試穿比畫,雖不至於袒胸露體,但那坦坦蕩蕩的一點也不怕別人看的模樣真有勇氣。

我用很慢的腳步走過這個村莊。這裡有四百年的桂樹,葳蕤繁盛,花開時節,想必香傳數里;這裡有六百年的石橋,橫跨兩岸,臨河的木椅有村人談天說地的愜意;這裡有明朝留下來的祠堂家廟,橫梁上的彩繪,絢麗多姿,偉美斑斕;這裡有不知什麼年代建成的青石板路,在細細長長的巷子裡迎來送往;這裡有與天爭高的巍峨高牆,如利刃般將天空切得細細碎碎。

這裡的孩子得到村外上學,這裡的男人得外出謀生。這裡是一座相對閉塞的村莊,像桃花源似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孤零零的佇立在歙縣一隅。我在這裡走了一整天,走累了就坐下來喝杯黃山毛峰,吃塊黃山燒餅。

翌日離開,民宿老闆問我:「有車子來載妳嗎?」

我說:「有。」那日晚上我搭計程車來呈坎時,與司機約了返程的車。

老闆說:「那就好,因為這裡很少有車來。」

五月十一日,我離開了呈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