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頁凝視】《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光圈與快門的交響詩 文/潘煊 |2024.07.07 語音朗讀 6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攝影/陳柏瑞 圖/晨星出版提供 攝影/陳柏瑞 圖/晨星出版提供 《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 圖/晨星出版提供 攝影/陳柏瑞 圖/晨星出版提供 攝影/陳柏瑞 圖/晨星出版提供 文/潘煊搭載繁華與記憶的列車,用鏡頭越過平凡,拍出每一吋深呼吸。我們身處一個充滿魔法的世界,按下快門,就打開生活的任意門。做好準備,連結自己人生的魔幻時刻,因為無數的感動與感恩,正在時空中閃閃流動著。攝影的能量乘上文字的力道,作者陳柏瑞把書裡的每個影像故事,說得很溫暖。這些照片,來自他用12年走讀的大臺北,一張張時空的定格,凝定卻不斷延伸。從少小的成長點滴,延伸臺北過去的舊時光,以及對現在與未來的期望;從土生土長的六張犁,鏡頭出發了,記錄臺北層層變遷的痕跡,延伸為一場探索城市的文化旅行。走進時間的光廊陳柏瑞自稱是「流著六張犁血液」的大圳溝居民,內心深處流淌著一彎清澈的河渠。父母的兒時與他的兒時,都是沿著這條大圳溝上學、放學,六張犁是他人生的開始,更是快門的開始。快門讓他快速地穿越堆疊在臺北歷史舞臺上的數百年,陳柏瑞覺得,臺北帶有一種多重文化交織的「時光感」。時與光,在相機的世界,「我認為是光影造就了時間。打開鏡頭蓋,光就這樣進入了,沿著光的線條,勾勒出構圖與景色,按下快門的瞬間,畫面成像於感光元件,人生被記錄下來。」希望留住人生的幸福片段,正是他愛上攝影的始因。守護青春歲月的公館,與家人在野溪中搭小石滬的南港,充滿親情回憶而使他瘋狂愛拍的象山……。陳柏瑞在〈鏡頭下的那份勇氣〉文中,道出他在拍攝《臺北》紀錄片時,登上南港山系最高點「九五峰」的未知與恐懼,「那時,為的只是拍下一個靠近臺北101、能夠呈現臺北偉大畫面的鏡頭。」那種邊走邊想哭、邊拍邊咬牙的堅持,來自於自己要做的,「是想讓這座城市成為人們講起時,眼睛都會閃閃發光的城市」。看見空間的流動感從2012年開始,陳柏瑞拿起相機,仔細走過了臺北12區、新北都會區、陽明山系、盆地周圍山區、圍繞盆地的海岸線,包括淡水河口周邊、北海岸與東北角。空間不斷轉移,視角總是流動而忙碌,陳柏瑞形容有一次他去竹子湖拍照,沉浸於濃霧、大雨、陽光再現、葉片發光、彷彿天地有靈的時刻:「透過這些光芒,這些草、樹與空氣,或是鏡頭外綻放的每一朵花,才讓我們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擁有魔法與奇蹟般的存在。」他將這次照片的主題,叫做山脈、叫做空氣,更叫做生命。「創作,對我來說,不變的總是一種追尋,一種追尋生命之美的過程。」而當他走進信義區的大樓建築群,將鏡頭對著正上方,「在沒有看到觀景窗或LCD螢幕的狀況下,放任快門時間變長,相機除了帶出頭頂上的繁華,更裝進了當下的整個時空。身旁沒有偵察兵或弓箭手,只有默默流動起來的雲,還有建築光線與藍調時刻渲染的淡紫色。」看著眼前的絢爛光影,鏡頭後的陳柏瑞告訴自己,要永遠充滿好奇心,永遠喜歡這世界的廣闊。 影像旅人與故事遊俠曾為臺北市政府攝影官的陳柏瑞,開辦過《原來,臺北,這麼美》攝影展及相關講座,並以紀錄片《臺北》受到國內外30多家媒體報導、專訪。「按下快門,就如同其他職業、興趣、能力、技術的人的努力,都是一個期待,都是一次祈禱。」他說。陳柏瑞累積了20萬次以上的快門取景,從中挑選200張作品結集,加上家族流傳故事、田野調查、臺北盆地周邊的歷史、地理與人文總計4萬文字,出版了《流動,記憶中的城市光影》這本書。每個人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故鄉,不論在都會或是在鄉間;尤其身處這一個影像爆炸的時代,大家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創作者。只要稍稍放慢腳步,鏡頭對焦、按下快門,捕捉屬於自己幸福的吉光片羽,在逐光獵影的當下,我們也是影像旅人與故事遊俠,共同構成時代的視覺文化。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 為什麼我們常常看不懂眼前的作品? 下一篇文章 【書頁微光】《慷慨的感染力》慷慨能使人更快樂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深頁凝視《52種走路的方式》】啟動繽紛的行走力【深頁凝視】《四時茶詠,茶味初見》24節氣的茶道美學【深頁凝視】《大英博物館給世界的藝術課》稀世之寶 述說動人故事【深頁凝視】《靈光偈影》 光影 讓一切有生命【深頁凝視】 注視所有美與沉默【深頁凝視】《大木作小學徒》小學徒的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