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善巧之智

文/星雲大師 |2024.07.06
292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僧瑾法師,俗姓朱,南朝劉宋沛國人。他少年時就精通六書及老莊之學,後來到廣陵禮曇因出家,研究義理,廣閱經、律、論三藏,又到龍光道生座下參學,宋明帝時出任僧正。

明帝晚年昏庸暴虐,相當忌諱有人說出不祥的言語,譬如:死亡、凶禍、衰敗等語詞,一概在禁止之列。此外,也不准使用佛教的「涅槃」或「滅度」等外來譯語,凡是違犯此類禁令之人都慘遭殺戮。僧瑾身為統理全國僧侶之僧正一職,雖屢向明帝諫言「以慈治國」、「以愛護民」,但都不被採納。

當時汝南的周顒篤信佛法,是明帝最信任的大臣,與僧瑾一向交好。僧瑾向周顒說:「聖上一意孤行,傷及無辜,實非正理,也有損其福德。我雖多次婉勸,但並無效果。佛法雖佳,但對於不信之人,實毫無利益可言。目前大概只有因果報應說,或者能打動皇上的心,若有機會,您可說些因果報應之事,讓皇上知曉。」

數月後,明帝中風,雖然御醫針藥齊下,仍不見起色。眼見病勢日益沉重,明帝心急如焚,不時求神問卜。

為了排遣病中苦悶,常常召周顒和殷洪等人入宮,說些神鬼雜事。周顒每次面見聖上,總先說些因果報應的故事,再背誦《法句》和《賢愚》二經教誡之文句。明帝每回聽過周顒講的故事,總是心驚膽戰,附和著說:「因果報應,正該如此,哪能不畏懼!」後來,明帝對於違犯禁令的人,一概都予赦免死罪。



釋初參曰:僧瑾有識人之明,周顒有善巧之智,終於藉由因果報應的道理,而改變明帝殘暴的行為,可謂「無上方便善巧」。佛法既有無限的方便權巧,修行人應立志「法門無量誓願學」,才能度化不同根器的眾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