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們在佛陀紀念館闖關,看見開山祖師創建佛館的願心與用心。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工作坊」的課程裡,透過團體動力學,感受自己與大眾的連結。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1969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首次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時隔55年,佛光山叢林學院於6月27至30日舉辦「心無罣礙──佛光山2024國際青年佛學夏令營」,來自21個國家,近320位青年共襄盛舉。
4天的課程,從心靈地圖至各殿堂巡禮、經典課程學習佛法義理,以及工作坊、自在音樂會等,青年們從認識人間佛教、佛教經典中,得以擴展自我生命、結交善知識,感受到不虛此行,法喜充滿。
學員心得
學習慈悲無我
透由這幾天的學習,空性與慈悲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過去聽教授提到慈悲是什麼時,腦中浮現的是星雲大師;當再次從講師們的口中認識大師的慈悲與智慧,其衝擊力幾乎等同於親身體會,也希望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時刻記著對他人慈悲,學習無我的境界。
聊天時聽到「老師是用自己的業力在守護我們」,很難想像我們對於任何師長嚴厲指教時產生的心念和偏見,但原來師長是如此用心守護著我們的道業,也警醒自己能夠心存感激,不忘記所學。(韵菩)
找回內在自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罣礙,這些罣礙也使我愈來愈放不開,於是告訴朋友,參加佛學夏令營要找回自己。在經典課程中,最大的收穫是理解了痛苦的來源是「事與願違」。人往往在失去的時候才記得曾經擁有,而無常是世間的常態,他人的現在都是過去的累積。於是學習讓自己再多一點正向,少一點負面,相信能找回自在的自己。(雅鈴)
感謝眾緣成就
因緣具足之下得以參加佛光山國際青年佛學夏令營,謝謝善知識的同堂共學,讓我在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學習成長;謝謝在佛光山遇到很多的因緣,讓我在路上都能歡喜跟大家打招呼;最感動的是叢林學院的法師與學長們用心成就這次的活動,讓我們看見人間佛教及「三好四給」實踐於生活中。
也看到很多耳聞或僅在網路看過的法師們,他們的字句開示皆打入我的心坎;也感謝惠中寺常住的安排,讓我們平安舒適回到山上。充電後,發願將這裡所學的觀念,帶入生活與工作中。(聿呈)
感受助人為樂
我來自法國,報名參加夏令營的目的是探索自己。在法國學習的專業是工程、物理,但我覺得理科的思惟太過理性,想學習人文方面的思考和尋找人生意義,於是來到台灣。剛來高雄時,不甚了解佛教,參加了佛學夏令營之後很開心,感受到佛教的慈悲與內涵。在法國時,大家都很嚴肅,因為對法國人而言,善良是個弱點,因此大家平常不太有笑容;來到佛光山,發現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且待人親切,參與公益旅行時,感受到幫助別人很快樂。未來也許會考慮轉行,投入福利社會、大眾的工作。(Charlotte )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