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知義台南報導】一位賴姓中年女性臉上、頸部及胸前,出現許多類似青春痘的紅疹,曾在診所治療半年,不但沒改善反而擴大。後來轉到成大醫院求助,醫師檢驗證實為「蠕形←蟲病」,經三周治療後,情況明顯改善,至今沒復發。
成大皮膚部醫師許釗凱指出,蠕形←蟲,又稱毛囊蟲,體長約零點三mm至零點四mm,一旦在同一毛囊中聚集超過五隻,或進入毛囊外的皮膚組織,就會出現類似青春痘或皮膚炎的病變,有紅疹、也能擠出膿,伴隨輕微發癢的現象,發病年齡平均為四十歲。
毛囊蟲是人體正常的寄生蟲,常出現在頭皮、臉部或胸前,年紀愈小,寄生情形愈少,幾乎所有的老人身上都找得到這種蟲,在皮膚免疫力減弱時,例如長期塗抹類固醇,或是洗腎及化療的患者,蟲可能會侵入真皮層產生症狀,如果青春痘長期治不好及口圍皮膚炎等患者,應考慮可能感染蠕形←蟲病。
毛囊蟲引發的病變,通常呈慢性或反覆發作,以接觸傳染為主,目前還不清楚那一個季節較容易發病,確診病例也不多,成大醫院二十年來也僅有十五個病例。
據統計成大醫院近年病例,最小有五歲,只有一人曾接受化療,其他人的免疫力都正常,罹病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