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二○年前,糖尿病基本上是一種絕症,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在一九二○年前後,英國有位醫生叫Robin Lawrence,當他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後,安排了一趟旅行。他買了一張由歐洲到蘇聯的火車票,即是著名的東方特快車。此時,他剛好趕上胰島素的發明,這位醫師不但存活下來,後來也在倫敦國王大學的醫學院建立糖尿病專門門診,以及成立英國糖尿病學會。
近幾年,因基因工程發展日趨成熟,科學家把人類胰島素的基因片段種到大腸桿菌裡面,大腸桿菌就開始製造出胰島素來。這些胰島素因為和人類的胰島素一模一樣,所以減低了胰島素過敏的副作用。之前的胰島素是用豬的胰島素做出的,會造成皮膚過敏和脂肪萎縮的情況。
胰島素的發明使得糖尿病從以前的絕症到今天的慢性病,這當中的變化非常大。最近三、四年來,有一些國際的大藥廠在人體的胰島素上面做了很多變化,好比說,他們在胰島素的分子上面加了一個小小的尾巴,使得胰島素的分子變得較長。於是,胰島素原本只有十六小時的效果,變成有二十四小時,即所謂的超長效胰島素或稱基礎胰島素。
另一種胰島素在打進人體後可以迅速分解,繼之前的短效胰島素後,更出現了超短效胰島素。超長效與超短效胰島素更合乎人體胰島素在體內真正的作用曲線,這種更新一代的胰島素就叫胰島素類似物,開啟了另一個治療的新紀元。
儘管發明了這麼多的藥,糖尿病的問題並沒有因此解決。相反的,在糖尿病控制的方法愈來愈多時,許多的慢性併發症逐漸產生,這些併發症成了健康的主要殺手。
隨著醫療進步,雖然能夠延長病人壽命,但更希望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亦即病友到了八、九十歲都還能散步,甚至還能出國旅遊,因此醫界對於糖尿病的病因和預防還要做更多努力,讓這些併發症慢點發生。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