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小動作,如「要不要來點起士蛋糕?」,暗示對方仍在自己心中。圖/Pexels
高特曼夫婦從一對伴侶吵架的前三分鐘就能預知接下來的對話及他們未來六年的婚姻關係。圖/Pexels
吵架時,當內在情緒爆表,就該暫停,轉換心情。圖/Pexels
高特曼夫婦相信,好關係是社群、社會和世界的基礎。圖/Pexels
文/楊慧莉
吵架,是絕大多數從相愛到攜手共度一生的人會遇到的窘境。一旦發生,彼此關係變得緊張,是否就再也無法永浴愛河、百年好合了?根據關係研究領先者高特曼夫婦的臨床經驗,其實未必。他們發現,即便是恩愛夫妻,也時不時會吵架,甚至愈吵愈好……
專家診斷
吵架方式決定關係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 1942-)是美國心理學家暨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研究重點是透過關係分析,預測離婚和婚姻穩定性。他的妻子茱莉‧高特曼(Julie Gottman, 1951-),也是美國心理學家。夫妻倆共同創辦了「高特曼研究所」(The Gottman Institute),致力於修復和增強伴侶關係。
高特曼夫婦一起創造了四階段臨床訓練計畫。過去超過半世紀的臨床工作,已處理各種狀況的伴侶和個人案例,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關係卡關、家暴和成癮。他們研發出許多有研究和實證根據的理論,已用以協助無數伴侶增強彼此關係,並有效解決之間的衝突,如「高特曼伴侶治療法」等。而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中,他們不僅能從一對愛侶的吵架方式預知其未來關係,還知道如何助人將吵架變成深化關係的契機。
吵三分鐘知發展
近來,高特曼夫婦上公益平台暢談伴侶爭吵對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充滿真知灼見,值得所有想跟另一半長長久久的人聆聽。
首先,高特曼太太茱莉說,「多數人都覺得爭吵很傷感情,沒有人會覺得成天跟伴侶吵架讓人很開心。」先生約翰便接著說,「五十二年前,我們把愛放在顯微鏡下檢視,成立了『高特曼研究所』和『愛的實驗室』(The Love Lab),讓關係的研究成為生涯重心。結果,研究顯示,爭吵其實對關係有益。」
在實驗室裡,高特曼夫婦看到幾乎所有伴侶都會吵架,而且從他們吵架的前三分鐘就能預知接下來的對話、以及他們未來六年的婚姻關係,精準度達百分之九十六。因此,他們的結論是,吵架方式將決定關係是否美滿。事實上,他們的研究還顯示有些爭吵能增進彼此關係呢。
伴侶爭吵有三類
早先,約翰和同事在實驗室裡只是觀看伴侶互動。隨著愈來愈多伴侶到他們的實驗室,他們給這些伴侶錄影,並讓他們戴上監測器,在他們爭執、談論當天事件時,監測他們的呼吸、心跳頻率和壓力荷爾蒙。在伴侶回家前,讓他們給自己在每場對話的感受做評分;之後,讓他們每年或每兩年回到實驗室,重複相同程序,有些甚至追蹤達二十年。
高特曼夫婦讓錄影跟生理數據同步,然後在分割影像裡,一秒一秒觀看,藉此一年又一年的評估伴侶的話語、情緒、臉部表情和生理狀態。隨著時間演進,他們看到有些伴侶分居或離婚了,有些則不快樂的在一起,但有些人則是恩愛如昔,引起高特曼夫婦研究起造成婚姻幸福美滿與否的原因。
高特曼夫婦所協助和研究的對象,來自各個年齡層、各種性別屬性和多元種族。一段時間後,只要藉由觀察這些伴侶的互動,他們就能精準的預知後勢及未來六年的關係發展。
高特曼夫婦發現伴侶爭吵主要可分三類:衝突避免者寧可去洗碗,也不願為某個觀點槓上另一半;衝突確認者會平靜的表達問題,想要直接解決問題;衝突易怒者則會激動的表達情感,然後馬上證明他們是對的,另一半是錯的。
小心末日四騎士
除了以上三種,高特曼夫婦也留意到些微不同的爭吵方式。但不管哪一種,好消息是婚姻關係還是可以很美滿,只要衝突當下,正面回應的比例多於負面回應,至少要五比一。而正面回應的表達方式有點頭、表達興趣和愛意、表現幽默、說出「有道理」這樣的話語。
那麼,如果是負面回應,是否就真的很負面?高特曼夫婦說,也不是,但有四種統稱為「末日四騎士」(the four horsemen of apocalypse)的負面回應,會為一段婚姻關係敲起喪鐘。
第一個騎士稱為批評:這表示有問題時,會歸咎於伴侶的人格瑕疵。舉例而言,你走進亂糟糟的廚房,忍不住批評時,可能就會說,「老天,這裡好髒亂啊,你怎麼這麼懶散邋遢啊?」
第二個騎士稱為輕蔑:類似批評,但會夾帶一種優越感。一旦態度上變得輕蔑,就會露出嫌惡、嘲諷和難聽的羞辱語,如:「你這人好失敗啊,我怎麼會跟你結婚?」
第三個騎士稱為防衛:這是最普通的負面回應,通常在我們表現像個無辜的受害者時,如「我也有付帳單啊!」當這麼說時,可能會遭反擊,「喔,是嗎?但你沒有準時付帳單。」
第四個騎士稱為築高牆:這發生在我們完全關閉自己,不給說話者任何表示,顯現我們有在聽時。這便是在我們自己與伴侶之間築起一道高高的牆。
深化關係
擺脫對立邁向共好築高牆,固然糟糕,但高特曼夫婦發現還有一種跟築高牆類似的回應,叫作「內爆」。比方說,交談中一方可能坐在那裡,外表看似很平靜,但內在早就爆表,心跳每分鐘超過一百下。內爆者覺得自己好像被老虎攻擊,其實就只是自己的伴侶。當我們內在情緒爆表,就無法思索,也聽不清楚,就更別說好好解決問題了。
碰到這種狀況,茱莉的建議是,要求暫停,並告知何時再繼續對話。她表示,這很重要,暫停期間,別想吵架之事,而是自我平息,再於指定時間回到現場。生理上平靜下來後,看起來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也比較容易理性,聽進對方的話。
衝突問題需處理
對高特曼夫婦而言,吵架,並非壞事,有時還能讓彼此更了解對方,而問題就在於怎麼吵?根據他們的臨床經驗,心有不悅的伴侶,想跟對方提起某個話題時,一開口的三分鐘裡通常都不會有好聽話,語氣中幾乎都會略帶批評或輕蔑,但懂得吵架的伴侶就會有溫柔的開頭。
什麼是溫柔的開頭?約翰一言以蔽之,「用很多以『我』為開頭的句子,並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接著說說自己碰到的問題,以及需要伴侶幫忙讓事情變得更好。」
他舉一整年每天做餐覺得疲累的情況為例。難聽的開頭就會是,「你太小氣了,都不帶我出外用餐。」溫柔的開場就會是,「我好沮喪喔,每晚都要煮餐,可否今晚帶我出去用餐呢?」
研究中,高特曼夫婦發現,高達百分之六十九的婚姻衝突問題始終存在,這些問題不會被完全解決,這讓他們有些錯愕。於是,他們學到衝突真正最需要的是處理,而非解決。茱莉說,「在我們的實驗室,一年一年回來報到的伴侶一直提到相同的問題,二十年後還是一樣。」
吵出理解和夢想
說到正確與否的爭吵,高特曼夫婦認為不管是面對永久問題或可解決的問題,把關係搞砸的伴侶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一定要爭個我對你錯。而關係愈吵愈好的伴侶,則在每次吵架中更了解彼此,意思就是「在談論一個話題時,深入了解伴侶立場背後的原因,這點可建立連結」。
約翰補充說,「如果是這種『為了更了解彼此』的爭吵,會在過程中問彼此一些預設的問題,以便更了解對方立場背後的想法和感受。他們不會打斷,接著會換位思考。」高特曼夫婦特別稱之為「衝突中的夢想」對話,只會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思想和感受,而不會覺得被批判或攻擊。
在高特曼夫婦的研究裡,有六個問題可以挖掘到每個人面對問題時所深藏的價值、情感、背後歷史和夢想。他們從中摘選兩個問題為例:
有一對伴侶在爭論要不要養狗。一方反對,一方贊成。於是,他們決定來場「衝突中的夢想」對話。
贊成者問反對者,「是否兒時有跟此議題相關的經驗?」
反對者說,「有喔,我小時候,有在鄰居街坊被狗追咬的經驗。」
當贊成者繼續追問反對者,「那你跟此議題有關的夢想又是什麼?」
反對者說,「如果我們不養狗,就不會被綁住,可以自由自在的四處旅遊,一起探險,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反對者說完,換贊成養狗者說說自己的想法。贊成者說,「我小時候就一個人,後來養了黃金獵犬,牠讓我不再孤單一人。關於夢想部分,我把養狗當作養小孩和養家的一種練習。我知道養狗和養小孩都是責任重大,但兩者也把很多的愛帶進家庭。那是我所需要的。」
和平從家庭出發
從上面的例子,約翰下了一個結論,「看似要不要養狗的爭論,檯面下其實是關於一個想要向外探險,而另一個想要持家的夢想。若非進行這種『衝突中的夢想』對話,永遠不會出現這種深入了解。」
茱莉則說,「在一個尚未出版的研究裡,六百對伴侶中,多數都很沮喪,在用了上述方法後,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伴侶解開一些陷入僵局的衝突。」
高特曼夫婦表示,「今日世界陷入輸贏的對立窘境,在伴侶關係也是一樣,但我們的研究讓我們了解有科學基礎的工具可以舒緩衝突,讓人更理解對方的立場,終結輸贏心態,讓伴侶達成協議,尊重彼此的夢想。」
此外,他們的研究裡還發現所有好關係都會做到的一件事,那就是在爭吵中或生氣時,能把怒氣暫放一旁,做出修補的小動作,如「我們現在互相傷害,要不要來點起士蛋糕?」,這個詢問暗示對方仍在自己的心裡。
高特曼夫婦相信,好關係是社群、社會和世界的基礎,如果我們都能學會正面性的爭吵,就有希望建立一個更有愛、更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