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中西部到東北部上周都出現極端高溫,波士頓等城市的氣溫也破紀錄,且預料本周酷暑將延續;北半球今年夏季將猶如烤爐,過去的研究顯示,極端高溫在全球造成高昂的經濟成本,農業預料將受創。
21日是夏至,亞洲及歐洲等北半球4塊大陸都正遭受高溫「炙烤」,近幾日的創紀錄高溫已導致上百人死亡,這可能不會對經濟成長與股價造成立即影響,但極端高溫的成本可能隨時間攀升。美國環保署(EPA)表示,平均氣溫正在升高,極端高溫的頻率、期間以及強度也都在提高。
美國環保署數據顯示,美國2020年代平均遭逢6.14次熱浪,比1960年代的2.172次增加2倍多。
2022年一項研究指出,檢視極端高溫的影響,發現1992~2013年的極端高溫,使全球經濟累計損失16兆~50兆美元(約新台幣517兆~1618兆元),以熱帶地區遭受的衝擊最大;即便各地區在熱浪後回到正常的所得軌跡,但實際所得和若沒有熱浪侵襲下的所得之間,仍有落差。
熱浪會降低經濟成長的原因之一,是流失生產力。因為極端高溫會導致工作暫停、提高工傷的風險機率;但貧富地區之間遭受的衝擊也有差異,所得最低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會損失8%,最高所得地區則僅損失3.5%。
在美國,熱浪的衝擊因地而異,達拉斯聯準銀行研究員在去年10月指出,德州夏季溫度升高對德州GDP成長的影響,是美國其他地區的2倍,因為德州的夏季常比美國其他地區還熱。達拉斯聯準銀行估算,去年的酷暑可能已使德州全年名目GDP成長率「蒸發」1個百分點,相當於約240億美元(約新台幣7769億元)。溫度升高也會降低農業收成率,擾亂電力供應,並影響勞工的健康、生產力。
一些產業感受到的高溫炙熱影響高於其他產業,例如農業。保險業正苦於適應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成本,但Earth Equity顧問公司永續投資主管克魯爾說,保險業者正變得更聰明,在承保策略納入氣候變遷的數據。
全台烤番薯 16縣市高溫特報
同樣位於北半球的台灣,也難逃高溫侵襲;據中央氣象署昨天觀測資料顯示,台北市社子測站昨天上午出現38.5℃高溫,其次的雲林縣南改斗南分場也有37.2℃。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黃燈是氣溫達36℃以上;橙燈為氣溫達36℃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氣象署昨天發布高溫特報,今天白天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桃園市、新竹縣、花蓮縣、台東縣為黃色燈號,注意預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