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帶動新一波工業革命,助推台灣晶片、電子元件、檢測、散熱等製造業實力,使剛閉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光芒萬丈。多位美國科技公司執行長抵台演講、觀展,還與供應鏈台廠負責人餐敘聚談。
這次AI串聯的電腦展,不只在台灣催化熱潮,台美股市也跟著熱。辦展單位說,AI時代,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能取代台灣的重要性;業界精湛的工藝技術,讓世人知道,台灣製造的已非當年的雨傘和打火機了。
政府官員當然搶搭著這股氣旋熱議未來。賴清德總統現身會展致詞,號召大家共同打造台灣成為AI智慧島,幫助中小企業,讓人民生活更好。行政院長卓榮泰說,台灣是世界的支柱,政府與業界會共同創造奇蹟。經濟部長郭智輝說,將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矽島,台灣西部科技廊帶,屬於AI、半導體、軍工與資安業;東部發展大健康事業,將AI技術導入醫療和生技產業。
科技創新能提高生產力,改善人類生活,延續健康壽命。十八世紀以來,歷經蒸氣機、電力、電腦和網路三次工業革命,讓人類生活更便利安全。如今進入人工智能、擬真機械人、算力即國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歷次工業革命均開啟新境界,也衍生新難題。用機械力生產,打破莊主、奴隸階級,卻新生勞、資階級。大量消耗資源以滿足人類消費欲望,後遺症是竭澤而漁、汙染環境等難以永續的困境。
政府掌握公權力,就要擔起責任,處理工業躍進後新生的社會議題。一九八○年代,新竹科學園區電腦、通訊、半導體產業已成聚落,地方政府提出新竹科學城政見,希望創新城建格局。
科管局於一九九一年委託顧問公司提出科學城計畫,以新竹縣、市、苗栗竹南、頭份為標的,區分科技帶、生活帶、保育帶;建構大眾運輸系統,塑造結合人文與科技特色的國際性都會。
可惜口號響亮,現實卻骨感。三十年過去了,距新竹市政府後方一公里,有大片荒蕪的公有地,長滿雜草;沿四十公尺寬道路旁,成排斷垣殘壁和掛著抗議布條的鐵皮屋。
科學城目標區內幾無大眾運輸系統,公車減班或停駛,民眾出行靠機車和步行。區內沒有國際性會展場,演藝廳與改建中的清大君山音樂廳比,不在同一檔次。日前距竹科五公里內的高樓火災,更反映建築設計、施工之疏漏,與科學城位階有很大差距。
台灣智慧島要從何智慧起?現實是台積電設廠之地,房地產先漲,科技貴族勉力負擔,廣大庶民望屋興嘆。北中南科學園區周遭,匯聚美商賣場、健身房、日系超市、高價位自助餐廳;多數工薪族仍苦於物價連續波動,還憂心房租又要上漲了。
台灣擁有健全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產業鏈,當然是瑰寶;可是電子零組件與資通業所創造就業機會,只占工業及服務業的百分之十,與總就業人數比,僅百分之八。九成就業機會既出自服務業和中小企業,政府就應觀照全局,為他們的前程部署並投資。
黨政大官蹭AI氣旋,創造智慧島、矽島、科學城、科技島等名詞幻影之餘,請別忘了拿出執行力,穩定水、電供應,培育人才,進階城建實務。政客的口號響亮,若現實骨感,就是幻影。人民能過上好生活,何在乎島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