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中央氣象署
每年的5、6月,就是我們要與天氣玩猜一猜遊戲的時候。上學時總要帶著雨具,因為天氣變化很快,可能早上出門還是大太陽,還不到中午卻突然下起大雨。而且因為常會有間歇性的對流雨,空氣相對潮溼,造成東西非常容易發霉。想出遊的人們常會掛上晴天娃娃,祈求天氣穩定別下雨。
這讓你不禁想問,為什麼叫做「梅雨」吧!梅雨是東亞地區獨特的天氣現象,在中國大陸江南梅子成熟之際,總是會碰上好幾個禮拜的間歇性對流雨,而且忽晴忽雨,非常不穩定。因為這樣的天氣都發生在黃梅成熟時,所以才稱為「梅雨」。
那麼為什麼會有梅雨呢?每年春夏交替之際,在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華南、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天空,會有一場相撲力士的角力大賽。
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團及來自太平洋海面的暖氣團兩位選手在這裡交手,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的兩個氣團,會形成一道對峙的滯留鋒面,這時候被戰場所籠罩的地區,就進入忽晴忽雨,甚至偶有突發性大雷雨的梅雨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