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基隆「小敦煌石窟」—— 仙洞巖最勝寺今昔 文/瑞奇 |2024.05.30 語音朗讀 12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 圖/瑞奇二○一○年拍攝之山門 圖/瑞奇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像 圖/瑞奇 文/瑞奇仙洞巖位於基隆市中山區仁安街一號,走西岸碼頭旁道路,見左方「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指標後,車行約一分鐘,依指標指示左轉,即可抵達仙洞巖。有學者研究推論,清同治年間龍華派源齋堂(今代明宮)第一代堂主張賜歡曾於此修行。現今的山門四柱前方置有四大天王像,舊時「清淨法界」山門上之偈「仙佛度有緣同超苦海、台陽海上留真宇、仙洞巖中禮梵宗、洞天一合相成就菩提」已不復見。對比「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網站之「基隆仙洞辨天宮」照片,可見日治時期的山門為神社鳥居型態。過山門來到第一層階梯,左側兩處佛像基座為日治時期所造,仍可見由「昭和四年五月、世話人、香川縣」等日文漢字,往昔供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之第九番興福寺不空絹索三目八臂觀世音,與第十番三室戶寺二臂千手觀世音,如今兩尊觀音像因擔心遭竊,移入右洞供奉。步上兩層階梯,可見門內一尊笑口常開之彌勒佛,正對著來訪遊客展露笑顏。主洞四大天王後方的岩壁,可見「仙洞」、「別有洞天」及古代騷人墨客行旅至此之落款。續往右洞內走去,兩旁岩刻佛像甚是莊嚴,據說大多出自於一九七○年代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之手。入內後自左側起,雕刻佛像依序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頗有「小敦煌石窟」之感。由原路返回至主洞圓通寶殿處,於神龕旁不動明王石刻佛像左側,可見左洞入口處為一小徑,堪稱仙洞巖最特別的通道,其徑狹窄且深邃,一次限十人前行,途中僅一處容許兩人會身而過,別名「一線天」。途行三分有二,寬度與高度同時限縮,身高一米八及體型較魁梧者,較不易通過。過此處後,眼前開闊,即見左洞內祭祀日治時期仙洞主祀之神——石刻日本七福神中之弁財天。依原路返回入口處,望向前方山門,想起神奈川大學非文字資料研究中心「關於海外神社遺址」之資料,亦將此處列為神社。加上明治元年(1868)前日本的「神佛習合」信仰,多數地方神社旁亦會設立神宮寺與神社併存,而供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第九番興福寺不空絹索三目八臂觀世音的奈良市興福寺,便被分類為神宮寺,可見基隆仙洞辨天宮照片中出現之神社鳥居,乃合理現象。根據前述資料,管見以為,仙洞巖之型態應是歷經清領時期民間信仰廟宇、日據時期神宮寺,直至二次大戰戰後之民國時期,方再次轉變為佛寺!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走進大西南】少數民族的五穀雜糧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佛門覽勝】 漫步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香火傳承】新屋天后宮守望笨港百年記憶【民俗資產】草濫清水岩 七堵歷史文化與藝術瑰寶【文化印象】從舊車站到文化園區:台中驛的華麗蛻變【寰宇采風】祖谷藤蔓橋與源平合戰之平家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