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吉隆坡風景。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提問三:大師說,社會不同的黨派就如同我們的手指一樣,各個不同、長短不一,但最重要的是,大家應該為了這個國家社會的共同利益而團結在一起,祈求一個共同的福祉,謝謝大師。
接下來我要代替《星洲日報》提問:大師推動「三好」,鼓勵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但是環顧我們今天的社會,行三好的人雖然很多,行三惡的人也是很多,社會依然罪案處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難免令人沮喪,難道善的力量是那麼脆弱嗎?惡的力量是那麼巨大嗎?人間淨土究竟是不是海市蜃樓?請大師告訴我們,要怎麼樣鼓勵行三好的人,給他加強信心?
人人奉行三好
大師:在這個「一半一半」的社會,好的一半,壞的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無論是哪一半,都是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
當然,善的一半比較快樂。像你們辛苦地到這裡來,也就是希望善的這一半,能比壞的一半更高一點,更增加力量一點,更多數一點,然後透過我們善的一半,來呼籲世界社會大眾,要識得大體,要明白和諧很重要。
有一個師父得了風溼症,他有兩個徒弟,規定大徒弟按摩右腿,小徒弟按摩左腿,來減輕痛苦。每次大徒弟在按摩右腿的時候,師父就說:「你的小師弟,他的按摩方法很好,感覺很舒服,你要跟他學習!」當小徒弟在按摩左腿的時候,師父也說:「你的師兄按摩得真好,你要跟他學習!」
可是這兩個徒弟都聽不下別人比我更好,有一天,大徒弟不在家,小徒弟心裡想:「師父常常稱讚你,按摩得怎麼好、怎麼好,我就把你按摩的腿打斷,讓你明天回來按不到腿。」
師兄回來一看,「我按摩的右腿怎麼沒有了?」就想:「一定是師弟搗蛋,我也把你按摩的左腿打斷,看你怎麼辦!」
兩個師兄弟在逞他們心頭的好好壞壞,倒楣的卻是師父,兩個腿都沒有了。
現在社會,宗教裡的紛爭,會讓教團、教會慘敗,黨派紛爭也是一樣,互相攻擊,到最後一定兩敗俱傷,受到傷害的必定是國家社會。假如這許多人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奉行「三好運動」,必定能讓大馬成為三好社會。
提問四:大師言簡意賅,認為大家如果都互相鬥爭、互相攻擊,結果會是沒有人能夠得到什麼東西;可是如果大家能夠互相諒解、互相合作,整個社會,特別是馬來西亞社會,便能得到更繁榮的成果。
接下來是《南洋商報》的提問:馬來西亞目前是進入一個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好比人權運動、環保運動、政治運動等等。大師對於佛教徒參加政治改革和社會運動,有何意見和看法?佛陀當年三度坐在樹下阻撓軍隊進城屠殺民眾,是不是可以稱為人類史上最早靜坐示威的社會運動者?
人間佛教淨化社會
大師:做為佛教徒,在國家的政治體制之下,一個國民應該承擔什麼,統統都要能承擔,而我們出家人,當然也是人,也應該是一樣的,不過出家人到底有他的限制。就如太虛大師,他建議出家人「問政不干治」,認為出家人不可以擔任警察局長,不可以做縣市長,不可以做長官,但是可以參選議員問政;也就是說,可以關懷政治,但不參與政治。
不過現在的佛教比較不同,大家出家了以後,連問政的興趣都沒有了,誰要是選舉選上了,他都覺得很好,就是自己不參加。
我自己覺得,要社會進步,善良的人不可以退卻,應該勇敢一點。像你們大家,如果代表佛教徒站出來,為政治服務,做一個不一樣的公眾人物,佛教也會與有榮焉。
提問五:接下來是《光明日報》的問題,佛家說「人身難得」,可是現實生活裡,大家卻普遍陷入一個「做人難、難做人」的處境。請大師給予有這種困惑的信眾一個指點。
大師:人難做,人是很難做,尤其好人難做。好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識、修養、內涵、心境都健全。
不過,做好人還是不困難。在社會上,所謂好人的標準是什麼?你有道德學問、正派,是好人;你有責任感、有使命感,肯為大眾服務,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是好人;你慈悲、慈善,顧念大家、關懷大家,是好人;甚至你能吃虧,是好人;你謙虛、謙讓,是好人;你慚愧,不跟人比較、計較,是好人。
現在我們倡導人間佛教,什麼是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陀給我們的教法。
假如你們還不太懂「人間佛教」的內容是什麼,我可以說,那是佛陀對人講的教法,不是對畜生、地獄講的。人的佛教,就是「人間佛教」。
假如再有人問什麼是「人間佛教」,我就簡單這樣說好了,是「咱們的佛教」,是「我們的佛教」,是「我們要的佛教」,是「讓我們自覺的佛教」,是「對我們很好的佛教」。如果你都能遵循這許多想法,那麼人也不難做,做人也不難。
重視精神修養即富貴
提問六:大師說做人難,但是做好人更難。做好人,最主要還是要回到「人間佛教」,學習「人間佛教」的精神,然後從人間佛教來實踐人生。
接下來是《中國報》的提問:這幾年來,金融危機跟歐債危機引發全球的經濟動盪,也導致貧富懸殊的問題更加惡化,失業率提高等等。對於沒有經歷過苦難的新生代,他們應該怎麼樣來面對這一個危機?
大師:這個世間上,對我們最重要的,表面來看是經濟,失業、沒有錢,日子就不好過。要怎麼樣才能有錢?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以個人來說,勤勞,會有錢;信用,會有錢;跟人結緣,可以有錢;負責任,會有錢。總之人就是多辛苦,多體諒別人,讓別人接受你,就會有錢。即使有這許多條件,但是沒有人欣賞,我還是沒有錢。所以,真正的富有,知足是富貴,淡泊是富貴,重視精神的修養是富貴,平常存好心、說好話,都會帶來富貴。
基本上,馬來西亞物產豐富,人民有信仰,是一個國力深厚的國家,需要政府幫忙青年朋友,讓他們認識各種職業,告訴他們怎麼賺錢;社會上的好人要提拔年輕人,讓大家都有機會,都能提升,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
我在想,馬來西亞過去曾有過經濟問題、能源缺乏等等,但據我的了解,在馬來西亞這一塊土地上,只要大家團結,只要大家共同愛國家,未來大馬的經濟不成問題。只是社會上太多的鬥爭,太多的消耗,會削弱國力,這點要注意。
我想今後的經濟問題,也不能只看物質上的有多少鈔票、多少黃金,這不一定是真正的財富。
什麼是財富?智慧是財富,慈悲是財富,正派是財富,健康是財富。我想,除了金錢物質的財富以外,我們本身個人的素質,就是財富。一個人的價碼多少,是要由自己去創造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