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拖慢地球自轉 2029年恐少1秒

 |2024.03.29
17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地球愈轉愈快,到2029年時鐘可能須跳過1秒,地球物理學家艾格紐(Duncan Agnew)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大事」,顯示人類處於「空前未見」的局面。計時員正在試圖理解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地球自轉,以及人們記錄時間的方式。

艾格紐等人27日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地球自轉的速度改變,影響到我們的時間觀和計時器的準確度,也影響到電腦化的人類社會,雖然變化「僅僅一秒鐘」。

這位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海洋製圖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說,地球轉動的變化還沒大到會引發災難,但這是「值得注意」的事,顯示「非比尋常」。

他說,南北極融冰牽制了地球轉動的速度,3年內可能將地球時間延緩了1秒。美國海軍觀測站退休主任麥卡錫(Dennis McCarthy)說,「我們正朝著『負閏秒』(negative leap second)前進。這1秒何時來到,是問題所在」。

負閏秒是減去1秒,意味著有1分鐘只有59秒。專家擔心,在標準時間中引入負閏秒,可能會嚴重衝擊全球各地的電腦系統。問題很複雜,涉及物理學、強權政治、氣候變遷、科技,以及兩種時間。地球自轉一圈,約需24小時,「約」是關鍵字。

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時間與頻率組物理學家勒文(Judah Levine)及艾格紐說,數千年來,地球自轉的速度大致在趨緩,變慢的速率時常改變。麥卡錫說,變慢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潮汐的影響,而潮汐則是月球引力造成。

以前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這種現象,直至55年前官方採用原子時鐘計時,才開始出現問題。因為原子鐘計時精準到半秒不差,於是便造成兩種時間──天文時間及原子鐘時間。這兩種時間並不完全吻合。天文時間每天都比原子鐘時間慢2.5毫秒(2.5/1000秒),即原子鐘報時「午夜」的時候,真正的地球午夜要稍微晚些才會降臨。

每天晚2.5毫秒,不久就會累積成秒。1972年起,國際計時單位決定6月或12月在天文時間上加上1閏秒,以便和原子計時一致,兩相吻合的時間叫做「協調全球時間」(UTC),也就是在午夜前的11時59分及12時整之間,給它加上1秒;負閏秒則是從11時59分58秒直接跳到午夜,略過59分59秒。

1972~2016年,因為地球轉速趨緩,總共調過27次閏秒,不過,從2016或2017,也許2018年開始,地球轉速開始加快,艾格紐說,因為地心熾熱的岩漿流動不定,無法預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