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市府表示,當地仍有15%道路維持石磚路,包含凱旋門前的香榭大道。圖/中央社
法國巴黎 千年歷史價值
巴黎市府表示,當地仍有15%道路維持石磚路,包含凱旋門前的香榭大道。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巴黎近千年石磚道路象徵歷史與革命,近日當地政府傳出將以瀝青取代蒙馬特(Montmartre)石磚路的消息,使保護石磚路與否的辯論再受關注。
克羅埃西亞、美國、巴西等國聲援保留石磚路,以彰顯其歷史價值;義大利、波蘭等國則認同廢除石磚路,以提升安全、降低成本。專家指出,儘管鋪石磚更昂貴耗時,但能用更久,對環境衝擊較小,更是空間認同與永續發展的一部分。
在以汽車為主要移動工具的現代,巴黎石磚路有近千年的傳承,成為居民與歷史的另一種特殊連結。
巴黎市政府表示,儘管許多石磚路都已覆蓋上瀝青,不過目前巴黎仍有15%道路維持歷史石磚或石板路,人行道也盡可能重新鋪設石磚路,甚至凱旋門前的香榭大道至今仍維持石磚路面。
巴黎15區副區長皮納(Jean-Yves Pinet)於去年凡爾賽門廣場圓環整修時,也毫不猶豫地選擇重新鋪上石磚,「石磚比瀝青堅固,有鑒於車潮帶來的重量,這很關鍵。石頭也比較不會受熱影響,且車輛在上行駛會比較慢,有利於道路安全」。
在環保上,石磚對環境衝擊較小。蒙馬特所在的18區副區長杜邦(Antoine Dupont)指出,所有拆卸的石磚,除了狀況劣質的,其餘都會自動回收再利用,拿來鋪設其他條道路。
環境友善 排水佳壽命長
支持保留石磚路者在全球多地亦有呼應。克羅埃西亞古老石磚路具有百年歷史,當局為減少噪音並保護歷史悠久的石磚街道,禁止遊客拖行李箱穿越老城區,以維護古城寧靜與歷史遺產。
美國匹茲堡市議會同意保留部分石磚路,因其具備排水性、耐凍耐壓、壽命長、減速效果佳等優點,且只需替換個別損壞的石磚即可修復,降低長期維護成本。
更進一步的立法保護,也出現在巴西聖保羅市,當地議會於今年通過法案,未來除非原有石材不可再用,否則市內石磚街道不得鋪設瀝青。支持者指出,保留石磚路有助於滲水、減少淹水與提升行人安全,具多重永續效益。
路面顛簸 無障礙不友善
但石磚路也有缺點,包括噪音擾鄰,還有對單車騎士及無障礙者不友善等;另外,鋪石磚也比鋪瀝青更耗時、昂貴。
義大利羅馬為減緩石磚對周遭古蹟的震動損害,已計畫僅在步行區保留石磚道路;米蘭則規畫在未來2年內,用紅色混凝土取代市中心的石磚路,理由是石磚路面對行人和騎士構成安全風險。
在波蘭,石磚路對行動不便者造成困難,同樣引發爭議。反對者因路面顛簸,主張應拆除石磚路面以提升無障礙空間;但支持者認為道路也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應保護歷史街區的完整性。
面對全球城市轉型與氣候變遷挑戰,石磚路的存廢不只是鋪面選擇,更是歷史文化、社區認同、環境永續與現代實用性的綜合較量。石磚路是否該保留,或許不是單選題,而需各地根據自身特性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