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失眠困擾這樣解 醫師教助眠儀式 |2024.03.25 語音朗讀 6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若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功能會出現異常,醫師建議平常可建立好眠習慣,除了外在環境及行為的塑造,更需要心態轉換上的技巧。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許多人常有睡眠困擾,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7%的人受慢性失眠症所苦,若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功能會出現異常。對此,醫師建議民眾平常可建立好眠習慣,除了外在環境及行為的塑造,更需要心態轉換上的技巧。影響睡眠的因素很多,包括工作、情緒及環境,都可能造成睡眠品質不佳,根據聯安診所2023年「10大健康困擾調查統計」中,睡眠問題排名第9名。長期缺乏足夠睡眠或睡眠品質不佳,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能導致肥胖、憂鬱、認知功能下降與免疫力下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缺乏足夠睡眠或睡眠品質不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圖/Freepik助眠儀式睡好覺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指出,雖然無法全面掌控與改變干擾睡眠的因素,但可主動建立良好睡眠習慣,她分享6招助眠儀式,包括掌握足夠睡眠、營造好眠環境、飲食控管、限制白天睡眠時間、規律運動及主動管理壓力。足夠的睡眠:成年人每日至少有7小時睡眠,因此需在起床時間前7.5至8小時就寢,才有辦法予以自己充足的睡眠時間。營造好眠環境:安裝遮光效果好的窗簾、戴上耳塞、打開風扇、手機調靜音模式等等,也可透過泡澡、伸展、熱敷、寫日記等習慣,讓身心放鬆,記得保留睡前1個小時進行儀式。好的睡眠環境會影響睡眠品質,安裝遮光效果佳的窗簾有助提升睡眠品質。圖/Freepik飲食控管:愈接近睡眠時間,愈需要避開消化困難或分量太大的飲食,也建議避免攝取會干擾睡眠的咖啡因與尼古丁。限制白天睡眠時間:白天睡眠時間應不超過1小時,理想的午休小憩建議20至30分鐘,如若太長會干擾晚上入睡與睡眠品質。規律運動:規律運動有助於強化體內的清醒睡眠循環,並改善深層睡眠。睡前避免進行激烈運動,避免破壞睡前的平靜與放鬆。壓力管理:主動管理壓力有助於維持好眠,例如整理思緒與感受,並設定優先順序,為自己做任務安排等等。冥想也有助於排除焦慮,主動練習有助於睡前放鬆。養成好眠習慣想要養成好眠習慣,可從小地方開始改變,除了外在環境及行為塑造,更需要心態轉換,建議可以4方面開始著手。從小小的開始:無論是小小的比例、小小的舉動、小小的不同,從小小的開始,可以讓我們在改變時保持動能和信心。保持耐心與持續下去:改變後的成效無法立竿見影,改善睡眠品質需數周至數月才能感受到助益,因此,請安頓急躁與受挫的自己,保持耐心堅持下去。友善對待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能每天都擁有完美的睡眠,因此將注意力放在實際與可發生的期待,避免過度失落與自責。與夥伴合作:若睡覺環境需與夥伴共享,及睡眠時間和夥伴重疊時,與夥伴合作相當重要,無論是空間或時間的安排、各自對於睡眠的需求與規畫,都需要相互了解與配合。資料照片:失眠睡不好?因為少了儀式感!醫揭6招「助眠儀式」不吃安眠藥也能睡想要養成好眠習慣,可從小地方開始改變,除了外在環境及行為塑造,更需要心態轉換。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保健食品維持生活品質 藥師提醒需正確服用 下一篇文章 2024不老騎士 追夢,100歲也不遲!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