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畢昇與活字印刷術

文/余遠炫 |2024.03.25
187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以鉛字為主的活體印刷,是在十五世紀,由歐洲神聖羅馬帝國的約翰尼斯‧古騰堡所創立,並影響到後來的宗教改革。

原來,中古世紀歐洲的學術傳播相當有限,《聖經》的主要內容都由神職人員傳播,歐洲民眾很少接觸。有了活字印刷術以後,倡導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認為:「印刷為上帝至高無上的恩賜,使得福音更得廣傳。」從此神學走入民間。而《聖經》的普及,讓過去只能聽神職人員宣講的大眾,也有機會了解經文內容,因此激發了歐洲的宗教改革。

但古騰堡是創建活字引刷的第一人嗎?法國漢學家儒蓮曾翻譯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並將書中談到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的史實介紹給歐洲社會。這才發現,西方的鉛字印刷術是間接從中國傳入的,並不是古騰堡首創,畢昇發現活字印刷術要比古騰堡早了四百年。

畢昇出生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從小喜歡讀書寫字,十二歲就考上秀才,被稱為「白衣秀士」。他跟著父親畢士奇與叔父畢士華學習雕刻印刷,年紀輕輕就可雕刻並書寫真、草、隸、篆與甲骨等文字,並因為天天練習而能寫出一手好字。

因為接觸雕版印刷,他向一名「神刀王」學習雕版技術。當時雕版印刷盛行,但缺點是,得把要印刷的字全部雕刻在一起,例如「神刀王」就曾在雕刻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因為不小心碰到師傅的胳膊,竟把最後一個「之」字刻壞,讓整塊雕版功虧一簣,只能重新來過。

畢昇一直在追求怎麼活化雕版印刷,即使娶妻生子後都還在研究。宋真宗時,他因為實驗活字印刷讓編印的「天書」出了狀況,還被捉去坐牢,一直到仁宗朝才被釋放。這時的畢昇都快六十歲了。

一天,他見兩個小孩在玩扮家家酒,用泥塑了鍋、碗、桌、椅等隨意擺動放,突然福至心靈,字也可以這樣擺啊!於是他刻了幾十個單字,透過排版方式,這些字可以出現在任意位置,印完了還可以拆下來下次再用,比雕版印刷靈活多了。之後,他改用膠泥弄成胚刻上字,然後放進窯裡燒,活字印刷便驚天動地地出現在世人眼前。

北宋科學家沈括,用兩百七十四個字介紹了畢昇的發明與做法,活字印刷術則是經由絲路傳到阿拉伯與歐洲。畢昇用盡畢生心力完成的活字印刷術,豐富了後世文明,也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