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經濟獨立,心理獨立也很重要,它伴隨自信、認真、專注、負責等精神。
圖/Pexels
文/王瑞(心理諮商師)
獨立究竟如何定義呢?大多數人的第一直覺可能是經濟獨立,也就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工作來維持生活所需,不需要依靠父母的支援。但經濟獨立僅是獨立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煙霧彈的一部分,我們很容易因為經濟上的獨立而忽略了「心理上的獨立」。
心理獨立指的是意志的獨立性,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影響,包含提出和實施行為目的的能力都較強,它反映了意志行為價值的內在穩定性。凡事有主見、有成就動機,不用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並且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的心理品質。它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我將這個稍微有些複雜的心理獨立的概念總結為一句話:「心理獨立就是一種相信自己可以負責的能力。」這個負責的能力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只是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更重要的可能是在各種關係中體現出來的責任心,這是我們最欠缺的,也是實踐起來最難的。
現在的網路平台充斥著能夠提升學業、事業的方法論和各種課程,我們願意為此付費,因為它有非常實際的收益和效果,比如學習成績提升了、升職加薪了,所有人都努力地往經濟獨立的方向拚命。可是由於缺乏心理獨立性,好成績和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可能一碰就碎,因為我們難免會陷入攀比中,或者是被動地陷入內卷(過度競爭)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把經濟獨立當成目標,那麼就變成了焦慮的溫床,時時刻刻處在不安和恐懼中,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是社會功能缺失的表現。
很多時候單獨討論心理問題是無力的,因為很多心理問題並非完全像現在主流的心理科普一樣,都是源自個人發展和家庭因素所造成,「社會內卷」有時候可能是更致命的因素。簡單解釋一下內卷,本意是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形態,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
想必大家也能感覺到社會內卷帶來的影響,但這並非是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現實。我承認在面對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可能是渺小的,但我不認為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最終要回到下面的問題上:
在社會內卷中,我是否也能實現心理獨立?
在社會內卷中,我是否也能為自己盡力而為地負責?
在社會內卷中,我是否也有做出選擇的自由?
希望大家都能開始重視自己的心理獨立能力,真正釋放自己的潛力,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幸福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