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點】學習跨領域的能力

文/林彥佑 |2024.03.22
478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林彥佑

假期中,我到國外旅行,期間和許多當地人聊天,才更加了解各國文化。前幾天,一位日本朋友來台,我當地陪,與他同遊高雄三天,在交談中,我也對日本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因為這樣的交流,讓我有機會了解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除能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觀點。

在國小的學校行事曆中,會安排周三進修。有一次,我到嘉義的一所學校和老師交流,因為該校地處偏遠山區,不易聘到合格的正式老師,所以有許多師資,都非教育本科系畢業的,有電子科、餐飲科、服裝設計科、德語系等。課程結束後,我和這些老師聊天,曾以為我對教育瞭若指掌,但與他們交談過後,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淺薄。

例如,我不知道電子可以如何與自然領域結合,我不知道餐飲設計有許多精細的學問,我不知道服設計可以有這麼深入的知識……我想表達的是,多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其實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

開學後,我便邀請班上同學,分享自己的興趣、專長。其中一位孩子,從小在日本長大,對日本文化很有興趣,甚至還可以用流暢的日文和日本人溝通。此後,我開始詢問他許多和日本相關的資訊,也詢問他日文的問候語,在與日本相關的事物上,他是我的老師。所謂的老師,定義很廣,只要在某個領域足以讓我們學習,就是我們的老師,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與解惑也。

因此,幾個孩子紛紛說起了自己的興趣,以及可以分享的內涵。例如,有田徑隊的孩子,分享教練教給他的田徑技巧;有練桌球的孩子跟全班分享打球的策略;有學鋼琴、書法的孩子,把自己的生命故事說出來。有的孩子可能害羞,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然而,老師或家長的功能,便在於發現孩子的亮點,讓他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生活點滴,哪怕只是小小的亮點,都有可取與可分享的地方。

那麼,家長平時可以怎麼做呢?我認為,家長可帶孩子參加不同的活動,從中啟發孩子的興趣,進而發展成專長。平時也可讓孩子有機會和不同興趣、不同個性、不同學識的人聊天,而這就是一種「跨領域」的社交技能,也是現今孩子極需培養的。

在閱讀書籍或觀看影片時,也可刻意去練習接觸平常比較少接觸的。例如,若平常很少接觸插花藝術,不妨刻意讓孩子有機會看插花影片,讓孩子知道插花的簡單知識;平常若是習慣聽英文,也不妨試著讓孩子聽聽其他語言,孩子會發現,語言的世界何其豐富、多元與奇妙。所謂「學習不設限」,就是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某個框架中,把自己當成海綿,盡力吸收,俟未來有機會,再就自己的興趣持續發展。

進入AI、IT分工極細的產業時代,學習將愈來愈多元,也要有斜槓發展的能力,要培養這種能力,就要讓學習跨出舒適圈,接觸異領域。想想看,當孩子長大進入職場,老闆想聘用的,是單一領域還是跨域人才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