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是哪一族 文/符芝瑛 |2024.03.11 語音朗讀 8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侗族少年穿著傳統服飾,彈奏傳統樂器。圖/符芝瑛寨門口唱迎賓曲,老老少少盛裝出席。圖/符芝瑛百年的鼓樓,充分表現出侗族的審美與建築工藝。圖/符芝瑛老人唱侗族大歌,張老師錄音。圖/符芝瑛 文/符芝瑛「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假設這是元宵猜燈謎,打一個中國大陸的省分。不需要一分鐘,很多人應該都可以說出正確答案──貴州省。帶著以上的想像,懷揣一點探祕的心情,我獨自踏上貴州之旅,前後一星期的所見所聞,除了打破「三無」預設,最讓我難忘的是體驗到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習俗的豐富姿彩,彼此求同存異,和諧交流。深秋季節,我先從上海飛貴州省會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不趕時間,沒有特定目的地,在貴陽溜達了三天。之後又搭乘高鐵到從江縣,住進黔東南最大的寨子──肇興侗寨,趕上兩年一度的「凍魚節」以及蘆笙(一種古老樂器)大賽。旅遊前當然上網做了攻略,但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在貴州那個星期,老天爺很給力,早晚涼爽,日間陽光溫柔,叢山吹過來清風徐徐,沒有高樓及汽車汙染排放,很多都市人笑稱是來「洗肺」的。貴州地形地貌特殊,以往交通不便,民生困難,但我行駛過的高鐵與高速公路,並無崎嶇顛簸之苦,而且貴陽市已有兩條地鐵,3號線即將完工通車。基礎建設尤其讓人驚豔,連在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村寨都有4G信號,民宿的wifi流暢,通行全國的微信支付寶在這裡全面覆蓋。山水之勝,加上各民族原生態面貌,吸引眾多遊客,觀光業蓬勃發展,還有各種銷售途徑(網路宅配,直播帶貨),把農產品帶出大山,如今貴州人無三兩銀,但有人民幣。這次旅行的收穫,一是「打破」固有印象,二是「增添」了許多新體驗,感謝旅途中遇到的朋友,印證了「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占里古寨巧遇一群從深圳國際學校來戶外教學的中學生,由一位熟諳侗族文化的當地人導覽。孩子們嘻嘻哈哈,拍照的拍照,亂跑的亂跑,心不在焉,反而是我這個「蹭」導覽的不速之客,仔細聆聽,有問有答,吸引了導覽老師注意,我們邊走邊聊,十分投契。 一見如故,頻道相通,他主動提出帶我去看堂安梯田以及落日。爬上石階,進了寨子,老老少少都跟他打招呼,忽然路邊竄出個六、七歲的男孩兒,大喊「爸!」我正納悶孩子怎麼胡亂認爹,張老師一把抓過小傢伙,表面威嚴實則慈愛,靦腆地對我說,「這是我兒子,我家就住這裡。」這位老師姓張,天津人,曾從業於金融界,偶然機會接觸到侗族歌謠,一聽入魂,離開十里洋場的上海,認真學習侗族語言,每天背著相機錄音機,十二年來踏破鐵鞋拜訪了上百個侗寨,拜托老人唱歌,討教歌詞意義,至今已累積了好幾百段珍貴素材。他熱愛侗族文化,娶了侗族姑娘,安家在侗寨,比侗族人還侗族人。我還遇到三個貴陽師範大學的學生,來這個千戶侗寨采風記錄。我們一起到寨門聽迎賓曲,參加篝火大會,逛美麗的鼓樓與花橋,晚上圍著火塘和當地耆老比手畫腳聊天。他們一個苗族,一個壯族,一個土家族,加上我漢族,奇妙地成為忘年之交。通過張老師認識了黃岡小學的厲校長,搭便車去慶雲鎮參加蘆笙大會。這種古老竹製樂器聲音洪亮,可以穿越好幾座山頭,吹得愈大聲愈厲害,勝利的隊伍可以把大紅錦旗掛在寨子裡,得意洋洋兩年。 比賽時,幾十支隊伍氣勢雄壯,卯足了勁,但比賽結束,立刻從競爭模式轉換為社交模式,每一家人「認領」八位客人回家宴請。我正猶豫平白無故怎麼能到不認識的人家吃飯,校長忙不迭三聲「請請請!」我被讓進一戶侗族人家,門口臨時支起大鍋,爐火熊熊,食物香味裹脅著人情味陣陣飄送。屋宅不大,最寬敞的客廳收拾出一塊地方,擺上矮矮的圓桌,矮矮的小板凳,圍坐著樂呵呵笑起來咧嘴一排白牙的侗族朋友。這頓飯下來,沒有人問我是誰,為什麼到這裡吃飯,是誰帶我來的。聽到最多只有「歡迎來做客,多吃一點,這個好吃,那個好吃!」回程還搭校長便車,我坐副駕位,四個大男人擠在後座,開開心心唱起侗族大歌,還跟我說男人不會唱大歌娶不到老婆。山路蜿蜒,星星眨眼,空氣清甜,歌聲流盪,這趟難忘的貴州之行啊!打開胸懷,真誠相待,廣結善緣,沒人問你是哪一族。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稿】 下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小王子與大公雞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 作者其他文章【《傳燈》三十系列 ③ 】 佛光六十,燈燈相續【《傳燈》三十系列 ② 】渡弘法藍海,創時代新局【《傳燈》三十系列 ① 】 重走傳燈之路【以史為鑑】忠魂不遠,豈忍遺忘我在泉州溜達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