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商周出版提供
文/艾文.尼爾曼、馬克.薩克斯 譯/鍾沛君
艾文.尼爾曼(Evan Nierman)是國際危機管理和公共關係公司紅榕樹 (Red Banyan) 的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薩克斯(Mark Sachs)則是紅榕樹客戶成功部門的高級副總裁。這家公司為世界各地數千名客戶提供了顧問服務,其中包括許多成為取消文化攻擊目標的客戶。
一個連結四散各地群體的全球網絡——網際網路,使得網路暴徒能團結起來,全力打倒受到指控的對象。在社群媒體或網際網路出現前,新聞傳播速度緩慢,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聚集一大群人,對感知到的不滿做出回應。部分原因是,當時大家有機會蒐集更多資訊,衡量事實,更合理地判斷是非,但是現在你能即時吸收無限的新聞和資訊,找到一大堆符合並證實你先入為主觀點的內容。
二○○七年,蘋果推出iPhone,類似的安卓(Android)裝置數量也爆炸式成長, 無數的內容就此傾巢而出。如今每支智慧型手機都被設計成一扇通往全球數十億頁素材的門戶,各種資訊持續轟炸著那些經常過度情緒化和抱持偏見的受眾,故意利用確認偏誤的演算法更是火上加油。社群媒體平台透過鼓勵使用者增加點擊,以及使用平台的時間牟利,讓我們蒙受其害。
人類天生就傾向相信與自身信念一致的資訊, 大多數人不會想要參考挑戰既有信念的資訊,反省自己的信念,而是會尋求能進一步證實並鞏固自己觀點的額外資訊。這就是人們傾向看福斯新聞或MSNBC,還是福斯新聞或CNN的原因,但是通常不會兩台都看。這也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的推特跟隨者和推文,以及最喜歡的談話性節目主持人,都是與他們立場相同,而不是意見相左的人。
結果就是,左派人士接觸到愈來愈多的左傾觀點,反之亦然。任何想要消除確認,促使人們發展思惟或改變思想的念頭,都會被同溫層的大量強烈資訊所抹殺。
從正當程序到譴責性正義
正當法律程序權利在美國是非常基本的人權,因此被編入《憲法》第五和第十四修正案,並在第六修正案中加入確保執行正當程序的法條。對於願意平衡原告與被告權利的民主政體來說,正當程序仍是普世和關鍵的概念。正當程序是一項道德原則,對社會具有重要的工具價值。
如果你被指控做了一種行為或表達一個想法,使另一個人或團體認為具有破壞性、危險性或傷害性,難道不希望在受到懲罰前,為自己辯護嗎?很難想像有任何人會願意在沒有公平的呈堂證供之前,就被判處死刑(在名譽或其他方面)。
出征者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他們以彼此的能量為食,忽視原本可能有助於群體做出更平衡、更深思熟慮和合理決策的資訊。隨著抱持著水火不容意識型態的各聯盟數量陸續增加,群體的兩極分化也跟著出現,把每個聯盟從可以慎思明辨的中心點拉得愈來愈遠。
以毅力和說服力洗刷汙名
哈佛大學教授德蕭維奇在《取消文化》、《連帶有罪》(Guilt by Association)和《原則的代價》(The Price of Principle)等著作中,正確地指出「取消文化」[一種社群抵制行為,檢舉某人或某節目的內容不符合自己所認同的,發動輿論討伐,使之失去原有支持,最終「被取消」(cancelled)〕沒有訴訟時效,是「對正當程序的直接攻擊」,因為沒有用任何系統性方法追尋真相,就抵制無辜、有罪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人。為了處理這個問題,德蕭維奇在《取消文化》一書中,提議成立「取消文化法庭」,「可以由律師協會、媒體組織或其他對真相感興趣的可信團體建立。」
德蕭維奇之所以想要建立這類救濟措施,其實和他個人目前的利益有關,多年來他都描述自己是抵制受害者,遭受性侵的指控,但是他向來強烈否認,並一再宣稱這些指控「絕對是假的」。德蕭維奇在一系列書籍和文章中,用堅韌的精神、毅力與具說服力的論點,試圖洗刷汙名,這些力量曾使他成為全球知名的法學家,並幫助客戶成功勝訴。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社會性死亡:面對抵制、出征、肉搜的私刑正義,我們該如何自保?》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