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清華大學於新學期人文社會課程將結合生成式AI教學,教務長巫勇賢表示,引導主修中文、歷史、教育、法律、管理的學生,將生成式AI融入社會文化分析和歷史研究等領域,如史料應用或課程助理,激發更多面向討論。
巫勇賢提到,以課程「科技與社會」中,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燃素說為例,課程引導學生使用ChatGPT刺激思考、互相詰問,更能了解為何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會提出現今被視為荒謬的論點,使課程討論的深度、廣度都能提升。
巫勇賢強調,人文素養、人道關懷還是AI無法取代的人類特質,人文社會領域學生可透過AI,突顯批判性思惟以及分析力,更加發揚自身優勢,在AI浪朝中更不能缺席。
清大人社院院長李卓穎本學期新開設「生成式AI只另與歷史學習及研究」,該門課將運用ChatGPT分析史料、歸納重點,甚至提出辯證與反思,最終將課堂應用經驗彙整成AI指令集,讓研究者能更正確有效率的對AI「下咒語」。
李卓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時,也常讓ChatGPT成為組員之一,或提出相反的論證。他發現,可以刺激討論,將論點推進得更多元且深入。
他認為,生成式AI將對人社領域研究與教學產生強大深遠的影響,新世代的學生無法置身事外,學生應盡力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才能和專家進行有效的對話,在未來掌握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