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修行】從少煩少惱開始 文/心保和尚 |2024.02.18 語音朗讀 41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佛光文化提供 文/心保和尚修行真的是一步一腳印,佛陀很有智慧,他知道一下子要斷煩惱也不容易,所以叫我們「少煩少惱」,少一點就好了。我們學佛,乃至禪宗講「參究」,就是說在修行上,能不能自己有力量?這一點滿重要的。自己會不會走?還是要人家推著你走?這個結果不一樣。自己會參禪嗎?自己會打坐、會參究嗎?如果不會就危險了,因為沒有力量,不會自己走,只能靠人家推,終究不行,這要自己覺悟,我們講自動自發。佛陀覺悟是有人教他嗎?沒有,所謂「無師道」。我們已經很幸運,佛陀為我們指導那麼多,該說的都說了,該交代的也交代了,再不修行、再不覺悟,那就是自己的事情。我們可以去慢慢體驗,佛陀不是隨便亂講,他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佛陀被燃燈佛授記之後,就開始思惟,我要怎樣可以成就佛道?不是思惟一天、兩天而已,思惟很久,想到六個方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六度波羅蜜多。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就是星雲大師講的「給」。我們要有「給得起」的想法,也就是說「捨得」,這個很重要。不但捨得,而且要喜捨,很歡喜的布施。佛光人四句偈第一句就是「慈悲喜捨遍法界」,不是說吃飯前念一念,念完了就可以開動,沒有那麼簡單,是真的要提醒我們修行,慈悲喜捨要遍法界。布施久了就知道,現在是屬於世間的布施?還是屬於出世間的布施?世間的布施就是「有所求」,一般人都是世間的布施。但沒有世間的布施做基礎,也很難一下子就進到「三輪體空」的布施,所以還是有層次。初心不忘 成佛有餘修行真的是一步一腳印,佛陀很有智慧,他知道一下子要斷煩惱也不容易,所以叫我們「少煩少惱」,少一點就好了。今天少一點、明天少一點,到最後就沒有了,這就是它的過程。所以還是有方法,但是要發心修行才有。我們有發心嗎?發心很重要,不忘初心就是講發心,「初心不忘,成佛有餘」,表示我們力量夠。甚至講發心成佛,我們所做的種種修行,不管是大小,都回向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也是這樣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管是布施、精進,乃至禪定、般若,都回向要成就佛道,如此會有很大的進步,因為已經看到方向了。看到方向,基本不會迷路。會開車就知道方向很重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學佛修行一個很明顯的方向、目標。我們常說要不退轉,很多人也會怕:退轉了怎麼辦?其實只要看清楚方向,就不會退轉,甚至還會進步,因為把成佛這個目標看得很清楚,就會想到:我連佛都要成了,這一點煩惱算什麼!(摘自《千古跫音聽阿含》,佛光文化出版)圖/佛光文化提供作者簡介心保和尚台灣台中人,1988年禮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同年於美國西來寺受具足戒。自幼在佛化家庭成長,為人善良正直,敦厚謙讓,嚴以律己,隨和待人。善於演教,精研禪法及梵唄唱誦。常應邀至各界與佛光山全球別分院講演,樂於說法結緣,深得人望。2012年當選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主席,2013年起接任佛光山住持,2014年起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2021年起任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總會長。2023年8月經佛光山長老、宗務委員推舉為「佛光山教團依止之剃度師及得戒和尚代表」的「依止大和尚」。心保和尚常應邀至各界與佛光山全球別分院講演,樂於說法結緣,深得人望。圖/佛光文化提供 前一篇文章 【共享美好】幸福就在於我們 下一篇文章 【施受皆喜】感謝的話語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 作者其他文章【晨齋語錄】覺悟【晨齋語錄】淨蓮與汙泥【晨齋語錄】解脫的真義【晨齋語錄】 放下對立二邊【雲居晨悟】聰明【佛光山開山長老口述歷史系列】